又想,皇子养于民间,知晓疾苦,也是好事!
就问圣上:“是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来,每旬上几天课?”
圣上摸着自己的下颌,目光似有似无地瞧着自己的好大儿,好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打量一头小羊:“这个嘛,我还真得仔细斟酌一下……”
……
崇勋殿。
阮仁燧像只勤快的小蜜蜂一样,在他阿耶身边飞来飞去。
“阿耶你喝水。”
“阿耶,你饿不饿?我去给你拿点心来?”
“阿耶,这张废纸不要了是不是?我帮你丢掉!”
圣上以手支颐,好整以暇地看着他,说:“哎呀,怎么感觉肩膀这么酸啊……”
阮仁燧就任劳任怨地搬了一只小凳子过去,踩到上边,开始给他捶肩膀。
一边锤,还一边特别殷勤地问:“阿耶,这个力度可以吗?”
“唉,”圣上就假模假样地叹了口气,十分疑惑、十分不解地问:“岁岁小殿下,何以前据而后恭啊?”
阮仁燧:“……”
好在圣上享受了他的伺候,也没放他鸽子,真的帮他把事情给办了。
叫宋大监打探了一下,知道钱氏所在的吉宁巷那边儿有家不错的书院,就盘算着设法安排入学。
阮仁燧跟他阿耶一起安排自己的课程。
“该学的我都学过了,糊弄一下,走走流程算了!”
重要的不是出去念书,而是出去。
阮仁燧自己都打算好了:“宫里边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去了,送水的、送菜的、送东送西的,宫人内侍往来不绝,多我一个也不算多。”
想了想,又说:“我不上前两节课,我要睡懒觉!”
再一想,还说:“最好是找个圆滑点的老师,多给一点束脩,到时候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为难我!”
这叫将摆烂贯彻到底!
圣上五味俱全地瞧着他,说:“以后你可别后悔。”
阮仁燧很肯定地说:“不后悔!”
……
披香殿。
“那学堂就在钱氏的住所附近?这倒是不坏。”
德妃听了,对此有些满意。
钱氏的做事能力,她是很信任的。
又细细地问了:“中午那顿饭怎么吃,在哪儿吃?有时间叫他睡会儿没有?路上往来,都叫谁跟着他?”
盘算了一下,又说:“这出去一趟,可比在宫里边麻烦多了。”
圣上盘腿坐在暖炕上,指间捻着一枚棋子,自己跟自己下棋。
他一边下,一边挨着回答了她的问题:“中午那顿饭可以给钱在学堂吃,也可以回去吃,看他自己想怎么着。”
“中午的时间比较充裕,也有时间睡觉,至于随从的人么,还是叫小时跟着他吧。”
小时女官跟夏侯小妹休了一个月的假南下荆州,估摸着会在五月底回来。
而阮仁燧现下也正在休长达一个月的田假,两边的时间刚刚好契合。
德妃知道小时做事稳妥,此时点一点头,略微放心一点。
中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忽的道:“那附近还有在卖的房子吗?去买个院子,好叫他有地方落脚,也叫跟着他的人有个地方。”
圣上微微有些讶异:“不是有钱氏照顾他吗?”
德妃摇了摇头。
她不太会用幽微的言辞来表达自己,但是她是一位母亲。
母亲总是会有独特的、男人难以理解的智慧。
德妃说:“外边跟宫里不一样,钱氏自己有女儿,她的女儿就在身边。岁岁可以去拜访她,但不好再跟她朝夕相对地相处了。”
人心都是偏的。
钱氏怜惜自己的女儿,那岁岁不免会觉得失落。
钱氏怜惜自己喂养过的孩子,不免又会委屈自己的亲生骨肉。
既然预感到可能会有歧路,那一开始就不应该走过去。
圣上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她,由衷地说:“念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呢,说起话来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德妃心里边美美的,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压着嘴角上翘的冲动,嗔了他一眼:“你跟岁岁一样,别的不成,就是嘴甜!”
阮仁燧的外出读书计划,就这么被年轻的父母二人给敲定了。
……
吉宁巷。
龙川书院的院长孟大书袋正在跟妻子开小会儿。
他说:“钱太太要介绍过来的这个小孩儿,还真是有点意思。”
钱氏过来的时候,孟太太也在家里,听了事情原委,这会儿就说:“是有点稀奇。”
她思忖着:“才三岁大的孩子,怎么会叫到这儿来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