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作势就要把书给公子高,公子高一开始是真的浑身抗拒,他爱写书不代表他爱看书,这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到后面公子高就发现,其实嬴政不是真的想把《吕氏春秋》给他。
得出这个结论的公子高非常高兴,嬴政则也没有不好意思,而是非常理直气壮的表示,“这书只有一本,当然是给小鱼儿更加有用。”
嬴子瑜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吃瓜群众,结果没想到这火还能烧到她的身上,“大父我不需要啊,我有的,之前你让阿父带给我的。”
嬴子瑜企图让嬴政回想起来。
但可惜,嬴政没有忘记。
“这本是最终版,是吕不韦死前才修改过的,和之前给你的不一样。”
“修改过?可是吕不韦当初在这书完本之后可是放出话来说,这书一字不可改啊?”
当初吕不韦说《吕氏春秋》一字不可改一方面是个噱头,传播他的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时正处于权力巅峰,正春风得意,和后来晚年不受重用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然后自行修改年轻时候偏激的观点也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嬴政没有太细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行吧,嬴子瑜接受了这个解释。
“但是这书之前不是还不让人看嘛,现在怎么还逼着我学呢?”
嬴子瑜更想问的是,不能因为祭拜一次吕不韦,她家大父就对吕不韦改观了吧,难道恋旧的实际上是她大父?
“想什么呢,让你学不过是因为这本书很重要而已。”
嬴政反思过了,以前他虽然也知道这书有用,对大秦未来有用,但是那时候的他年轻,还是比较意气用事的,是非黑白太绝对了。
等后来阅历跟上了,他也忘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了。
好在现在还不晚。
本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受苦的嬴子瑜发扬着有福同享的好精神,“仲父也说了,文信侯的《吕氏春秋》对治理国家和地方都有好处。
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以只有我一个人看呢?”
突然被提及的公子高很想表示,这话他没说过。
“正好咱们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多印刷一些也不难。”
嬴子瑜的意思是让嬴政陪着她学,但好像嬴政理解错了嬴子瑜的意思,“你说得对,你父亲在邯郸治理国事也需要这书,印好了找个人给他送几本。”
虽然但是,嬴子瑜当然不会阻止自家父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甚至还想为他添砖加瓦。
“我在大父你身边,大父随时可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但是阿父不行,为了阿父好,阿父每个月交一篇学习心得最好。”
而且她阿父坐镇陪都之一的邯郸需要学,那她姑姑坐镇寿春也不能厚此薄彼。
对此,嬴政表示顺手的事!
至于收到嬴政的“关心”的两位什么样的心情,这就不在嬴子瑜现在的考虑范围内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本书,阴嫚后面对百越的征伐才不至于伤亡过大。
第144章
蒙毅等人接到嬴政之后,原本打算先带嬴政他们去行宫休息的,但是嬴政有别的想法。
“自从学宫建成,寡人还未见过,还是先去学宫吧。”
蒙毅有些犹豫,“君上一路舟车劳顿,臣恐君上不耐,不如先去行宫,反正学宫一直在,休整好再去也不迟啊。”
蒙毅这话完全是从嬴政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嬴政并不是像蒙毅想的奔波许久。
“不用了,寡人更想看看学宫。”
蒙毅的劝阻不过是之前照顾嬴政照顾惯了,嬴政当然也知道蒙毅平时的贴心,于是开了句玩笑,“蒙卿这样极力阻止寡人,难道是学宫有什么寡人不能看的?”
蒙毅知道他们君上的性格,并不是真的生气,但是跟在一旁的郡丞不知道。
郡丞以为嬴政因为被反驳所以生气了,于是立马挤开蒙毅,“君上误会了,郡守并非是这个意思。
学宫一切都好,若是君上恩准,臣斗胆为君上引路。”
要不说嬴政宠爱蒙毅不是无缘无故呢,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蒙毅就发现嬴政对眼前搭话的人毫无印象。
所以第一时间就不留痕迹的为嬴政介绍他的副手——郡丞陈方。
虽然即使是介绍了,嬴政还是没有想起来,但不妨碍嬴政表现出对他的赏识,让陈方前面带路。
陈方以为自己因此入了嬴政的眼,立刻有些逾距地安排自己和嬴政同行,故意遗忘了身后的蒙毅。
同样被嬴政落下的还有嬴子瑜。
嬴子瑜仰着头询问道,“蒙卿,你能带一带我吗?”
蒙毅是打算追上嬴政的,但是看看拉着自己衣摆的嬴子瑜,又看看了已经走远的嬴政,纠结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嬴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