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391)

作者:文覃 阅读记录

甚至因为是李斯的弟子,他们考虑的是待遇是不是低了,而不是待遇是不是太高了。

你说太高不足以服众,不会的,即便现在不到这个位置,以后也会到的。

更别说当初李斯在知道他们要去邯郸,知道了在邯郸张良为相,萧何只是一个廷尉的时候,非常不乐意。

想过上书嬴政,请求嬴政给他的弟子升一升官的;或者给张良降一降,总之不能让自己的弟子低人一等。

李斯这人虽然小心眼,但是对自己人还是很好的,尤其萧何成为他的亲传弟子之后,传承自己学说的继承人,在他心里仅次于儿子李由。

好在虽然李斯被嬴政惯的有点恃宠而骄了,但是萧何理智还在,关键时候拒绝了李斯的好意,这才没有让扶苏难做。

“子房你为大秦献过策,也是太子多年好友,为太孙治理了多年的封地,虽无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君上如此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陈平当然知道这里面的人情世故,但是他要问的不是这个。

“我想说,除了君上安排的一些官员,其他的则是太子殿下所选。

我们跟随太子殿下也好多年了,得此殊荣无可厚非,但是萧何和刘邦怎么就让太子殿下另眼相看了?仅仅因为是李丞相的原因?”

这点就是陈平一直想不通的地方,难道他俩还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不知道。

张良担心陈平的随口抱怨是真实嫉妒,担心怨恨不消会影响日后同事之间的相处,进而影响工作开展,不利于他抱负的实现。

于是耐心解释道,“他二人才华不低。

之前一个月,他们都在李丞相处学□□殿下请教李丞相的时候很容易碰见,这时候太子殿下就会与他们谈论一些政事。

从与他们的交谈中,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人虽然出身乡野,但是乡野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我们不一样。

一来二去,太子殿下将他们引为知己,交付信任也不是难事。

你也知道咱们这位太子,性情中人,对待自己认可的人完全信任不相疑。”

张良以为自己的解释能打消陈平心中的不满,不过其实这次是他想多了。

陈平那话只是随口一问。

但是有了张良的预防针,陈平能更好接待刘、萧二人。

张良看到陈平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也就不再说其他的废话,而是拉着陈平继续畅想未来,顺便商讨制定到邯郸之后的一系列政策。

邯郸将是他在大秦政治舞台上亮相的第一站,一个真正展示他全部才华的*地方。

他目前所有的理想和抱负都会在这里得到实践,所以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定要烧的旺,烧的好。

另一辆马车上的刘邦和萧何这两人,既没有扶苏夫妻俩对家人的思念,也没有张良陈平对未来的踌躇满志。

这两个人正坐在马车里互相大眼瞪小眼的。

很长时间过去之后,刘邦率先败下阵来,“得了,我从小就比不过你玩沉默,你赢了,我认输。

但是兄弟啊,从出了咸阳开始你就一句话不说,你到底怎么了,不开心?”

萧何并非是不高兴,也不是对扶苏有意见,他就是习惯性想的多。

“刘季,你说咱们现在跟着太子殿下走的真的是一条捷径吗?”

刘邦缓缓转过头,幽幽的看着萧何,“其他暂且不提,只一点我要纠正,我叫刘邦!”

当初在第一堂课上,李斯对刘邦唯一的要求就是改名,因为“刘季”太不好听了。

李斯当时的原话是,“你们两个人未来是大秦的官员,即便是你不是我的弟子,但是得我教导未来官职不会太低。

而名字是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更不能太随意。”

刘季,顾名思义刘佳最小的儿子,以前可以这样叫,现在如此就不妥了。

于是,刘邦当着李斯的面,给自己选“安邦定国”中的“邦”子,取名叫刘邦。

萧何见状立马改口,“好好好,是刘邦,你现在叫刘邦。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咱们走的这条捷径真的是捷径吗?”

刘邦歪着身体毫不在意的说道,“你管那么多做什么,未来的事情未来才会发生,对现在的我们而言,这就是捷径。

咱们现在一个是少廷尉,一个是少少府,官职很大了,放从前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甚至对我来说,即便一辈子做个少少府我也乐意。”

刘邦目前还是一种无赖的想法,走一步看一步。

但是作为好友的萧何却比刘邦更加了解他自己。

“你现在觉得满足只是因为新鲜,但是等你在少府一职上干的久了,不出三年你就会不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