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好不容易被需要了,可不就得铆足劲拿乔了吗。
要按儿臣的想法,既然这些儒生这么难缠,不愿意配合,那他们就没有用了,不值得父王耗费心力给他们机会。
大秦人才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如今虽然荀子已逝,但他的弟子还在,李廷尉身为荀子弟子,总归与昔日同门有些交集的,找一两个愿意报效大秦的应该不是问题。
再不济,王丞相年事已高,早就想要致仕了,大秦有能力的人也不少,不如让王丞相致仕之后带领一群人研究制定新的大秦礼法。
昔日吕不韦三千门客能编纂出《吕氏春秋》,没道理大秦集全国之力编纂不出一本《秦礼》。”
这个想法嬴政也想过,但是从扶苏口中说出来,嬴政还是比较惊讶的,“从前你遇到这些事情只会劝谏,如今到是会给寡人出主意了。”
嬴政很欣慰,儿子果然教教还能用。
嬴政的夸奖让扶苏有点不好意思了,“从前儿臣还小,所做之事太欠缺了,幸而有廷尉的指点,加上父亲你的时常鞭策、教育,儿臣这才不算醒悟晚。”
听到扶苏提起李斯,嬴政心里一动,李斯提点扶苏的这事儿他是知道的,李斯提点完就和自己说了。
当时他没当回事,不觉得自家这个倔驴能听进去多少,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扶苏身上开始有自己的影子了,为君处事不再站在臣子立场了。
之前自己虽然认可扶苏,但还是难免为扶苏不类己遗憾。
“李斯这人能力不俗,手段也不弱,你和他亲近不是坏事。
你是未来的秦王,甚至是这天下的皇帝,仁善是你的底色,但是不可一味仁善,朕很高兴看到你有为君果决的一面。”
嬴政的夸奖给了扶苏极大的信心,这些年的教导扶苏也不是傻子,再加上李斯成为一条船上的盟友之后,时不时的提点,扶苏不改变才是奇怪。
嬴政见扶苏提起秦礼的事情,顺势想到了之前交给他的学宫任务,于是问道,“学宫进展如何?可有困难?”
扶苏摇摇头,回答了一句,“一切顺利。”
这不是扶苏硬撑,起初打着稷下学宫的名头,紧张非常顺利,天下学子,不论是何种学派的都为建立新的稷下学宫而欢呼。
有些特别纯粹的学者甚至捐出了自己大半身家只为亲眼见证稷下学宫的复兴,重现当初百家争鸣,思想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此扶苏心里还愧疚的一秒,倒是自家闺女看到后完全不在意。
“阿父,其实他们想的也没错,等到大秦学宫完成了,这些大家都可以来学宫授课,收徒,传播他们的思想。
就算是想要著书立说,仲父手里的大秦出版社也能帮他们完成一系列服务,怎么不算是重现春秋时期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壮阔呢。”
扶苏没多久就接受了,至于这些人的授课内容,著书立说的思想要受到大秦出版社的审查,两人都默契的选择了遗忘。
审核的事情怎么能说是限制呢,这完全就是为了正本清源,还文学界一片清朗啊。
嬴政满意点点头,果然继承人还是要自己教出来的才算满意,所以他要把嬴子瑜带在身边,从小培养。
“对了,你们何时搬回咸阳宫呢?住所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住人的。”
听到嬴政提起这件事,扶苏知道躲不过去了,只能说明今天他过来的原因。
而嬴政听到扶苏说他们还想在外面住一段时间,暂时不回来,心里有些不情愿。
“你身为太子,不在宫里为寡人分忧解难,本就不合规矩,只是因为顾念小鱼儿才破例的,但是现在小鱼儿都知道真相了,你们还想要继续在外面住像什么话。
更何况,你接触朝政也知道,现在天下看似和平安宁,实则暗流涌动,凶险万分,就连咸阳城内寡人都未必能保证十分安全。
你是太子,大秦的未来,你们一家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现在你说你们要在外面住,万一遇上危险,真的出了事情,你让寡人怎么办,让大秦怎么办?”
嬴政这话说的情真意切,扶苏羞愧万分,他理解嬴政的担忧,但还是想为自家闺女争取一下。
“父王所言,只是父王有所不知,儿臣和小鱼儿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小鱼儿态度坚决,说是暂时不愿意回来,如果儿臣逼得急了,她就让儿臣先回来住。”
听到这话,嬴政对扶苏这个宠女狂魔恨铁不成钢。
“朕之前让你对小鱼儿好,不是让你对小鱼儿百依百顺,宠溺无度啊,小鱼儿才多大,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就由着小鱼儿乱来?
朕刚刚才夸了你有长进,结果又开始了,要不是小鱼儿天生聪慧又有寡人在身边看护着,按照你们夫妻的宠溺,小鱼儿不被你们养歪就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