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些六国豪强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放出风声去说,园林各色不一,先到先得,去晚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群人会为了住上好房子而努力的。
等到他们到了洛阳之后再告诉他们,因为看上园林的人太多了,售卖的人不敢得罪这些顾客,所以只好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但是大秦富有,不需要这些人的金银财宝,拍卖的筹码就用他们这些豪强家中的藏书来抵押。
按照藏书的数量和珍惜程度来估算价值,至于珍惜的标准当然是由我们来规定的。
当然大秦不会私吞他们的藏书,我们只是誊抄一份副本而已,原本到时候还是会还给他们的。”
嬴政目光一动,嬴子瑜提出审阅藏书的时候,他最先想到不是誊写能丰富大秦的藏书,毕竟他的咸阳宫里珍贵藏书不算少。
他最心动的就是借藏书誊抄能筛查不利于统一的反书,集中焚毁,更正他们的思想。
他可以在借阅的同时删选一部分藏书,有利于大秦统一的他正常归还,如果有哪些不利于大秦的藏书,他就要派人动动手脚了。
非常珍贵的就备份一本藏好,其他的全部一把火烧了。
不过按照嬴政对自家小孙女的了解,她肯定不愿意看到书籍被焚毁的结果,所以只能退一步,让人修改这些藏书的内容了。
嬴政越想越觉得可行,即便嬴子瑜最终目的不是这个他也会全力推进的。
扶苏好奇嬴子瑜要藏书的目的,问道,“小鱼儿想要这些书做什么?”
“当然是建一个学宫啊,先网罗天下藏书,然后用天下藏书吸引天下学子,最终不就能是天下学子归心了吗。”
嬴子瑜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之后的场景了,洛阳未来必然会成为天下学子心中求知的殿堂。
扶苏看到嬴政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奇,“小鱼儿想要建立一个稷下学宫一般的学宫吗?”
稷下学宫的作用是君王进行询议问政、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学子辩论,扶苏以为嬴子瑜也是这样打算的。
但是嬴子瑜却摇摇头,询议、教育和辩论倒在其次,她想做的学宫最终目的是为大秦培养输送合适的治国人才。
说是学宫,但职能更偏向于后代的太学、国子监这些。
原本嬴子瑜就打算未来搞一搞开民智这条路的,只是因为现在是秦始皇当政,嬴子瑜不敢有太大的、违背商鞅之法的动作。
但是现在,她都已经是大秦的公主了,嬴政都是最宠爱她的大父了,她还害怕什么?
事情搞起来啊!
嬴子瑜修建学宫这件事情背后代表的开民智这件事,不仅是嬴政,就连扶苏,甚至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
扶苏对此是乐见其成的,就是嬴政有点犹豫,开民智好也不好,百姓有太多想法就不利于管理。
“你说出一个让寡人必须要建学宫,开民智的理由呢?”
理由而已,这还不简单,“刚刚说了,学子向往可以让下一代六国之人归心,思想的统一更能让天下的百姓方便管理,怎么看都是非常有利于大秦的一项措施啊。”
嬴政不这样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怎么能保证这些百姓开智之后会服从管教呢。”
嬴子瑜耍赖,“大父你说错了,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只有让百姓开民智才能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
大秦虽然统一了,但只是统一了土地,人心没有统一,只有开民智,向百姓宣扬大秦的思想才能教化曾经六国遗民,使他们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
最后一段话嬴政听进去了,尤其是在经历过嬴子瑜被绑架和自己被刺杀之后,嬴政更觉得现在大秦暗流涌动。
对外矛盾没有了,对内矛盾就成为了主要矛盾。
不过嬴子瑜对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自家大父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新统一一遍。
纵观封建史,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必然需要经历两次统一,一次物理意义上的土地统一,一次精神层面的精神统一。
没有精神层面的统一的王朝都不会长久。
如果她前世的历史中的大秦,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再进行一遍清理,然后扶苏继位施行仁政,或许会有个不一样的结局的。
想到这里,嬴子瑜建议道,“大父想要在精神层面宣告大秦的统一,大秦的合法地位,有没有想过封禅呢?”
从建学宫到封禅,嬴政怎么看怎么觉得两者跨度比较大,尤其是建学宫的问题还没有商讨清楚呢。
嬴子瑜到是没有这个顾虑,反正她的设想已经说完了,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会讨论一次就拍板的,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基本说服嬴政,然后逐个击破找李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