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313)

作者:文覃 阅读记录

但是寡人却觉得不妥。”

嬴政说完,王绾立马起身表明态度,“君上,就像刚刚这位张先生所言,郡县制并非不好,只是有些地方鞭长莫及,不利于管理,一旦出现造反情况不容易镇压,所以还请君上三思。”

嬴政敷衍的点了点头,让王绾起身,“丞相所言寡人记在心里了。”

接着重新看向了张良,“你的回答不足以惊艳寡人,你的献策也没有解决寡人的问题,你可还要继续?”

张良下意识的学着赵子瑜歪了一下头,“君上稍安勿躁,我并没有说我的献策已经结束。”

嬴政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松,“你继续。”

张良拱了拱手,“刚刚说的不过是中策而已,我这里还有一个上策,不知道君上可愿再花些时间听一听?”

这时候跟着嬴政做在一边的李信等人已经有怨言了,互相窃窃私语了起来。

言谈间不外乎在说扶苏带过来的人胆大妄为,在君上面前故意顾左右而言其他,卖关子不说,居然还暗戳戳的给丞相上眼药,说王绾提出的建议是中策,而他有更好的上策。

这不就是踩着丞相博眼球吗。

啧啧啧,王绾脸色都不好了。

初出茅庐的无知狂妄小儿。

嬴政不觉得张良卖关子有什么问题,但是前提是这个关子卖完之后他能得到一个两全其美的上上之策。

“你说,寡人听着。”

“不知道君上了不了解,曾经炎帝定都陈地,但是在曲阜又设了一套朝政班子,所以曲阜也成了陪都;

后来黄帝定都轩辕之丘,陪都逐鹿;往后也是如此,夏朝首都阳城,陪都安邑;商朝比之更甚,陪都有北亳、南亳、西亳等。”

嬴政不是个蠢人,在张良提出陪都制度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张良后面要说什么了,“你的意思是让寡人比照前朝,也采纳陪都制度?”

张良点头,“在咸阳难以触及的地方设立陪都,不仅加强了君上对全国的统治,而且陪都的建立也利于周边城市的经济恢复,让大秦更快从战争的阴霾中缓过来。”

张良说完,嬴政还在思考,倒是王绾先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说了这么多和郡县制没有区别。

即便是设置陪都,根本上也只是设立了一个行政级别高一些郡县,他在军事、文化、政治上发挥的作用跟诸侯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诸侯国有自主动兵的权利,遇到造反可以立马派兵镇压,但是陪都不一样,即便行政权力再大也需要听从中央调遣。

也许你所说的陪都制度大有可为,那也是建立在大秦完完全全实现大一统的情况下,或许三世、四世之后可以改诸侯国为陪都。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我不认同陪都能有用。

你还年轻,狂妄些很正常,但是年轻人,切莫把狂妄变成自负。”

刚开始王绾说话还是很委婉的,不过说到后面王绾的语气就越来越不客气了。

王绾说完,其他人也点点头,觉得这话说的也对,他们也比较认同,现在看张良怎么反驳。

这时候李斯开口了,“丞相何必如此坚持分封制?

您之前虽然说了周朝分封八百年,但是这八百年里有多少时候是包括在诸侯林立,群雄并起,周王形同虚设之中的?

大秦不需要这样的制度。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三代四代之后,秦王压不住诸侯王怎么办,重新走上周的老路怎么办?丞相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所以与其妥协不如强硬推行郡县制。

要知道一个王朝制度固定之后想要修正改革就难如登天,曾将商君变法就是如此。

但是如今不同,如今正是一切从新组合的好时候,只有在君上手中确定好未来的发展路线,今后的君王才能在君上划定的范围内小修小补。

制度改革带来的变乱只有君上、也只能是君上才能镇压,这点连二世皇帝也不行。”

王绾气急,又开始和李斯争论,“你说担心大秦走上周的老路,但是你别忘了周最起码也有八百年的国运的。

但是按照你这佞臣折腾,大秦有没有一百年都不好说!”

显然王绾是被李斯的话气到口无遮拦了。

而被骂的李斯很想理直气壮说一句,他有信心保大秦千秋万代,但是此刻脑子里不合时宜的想起了赵子瑜的预言——大秦二世而亡。

坚定的心一下子有了动摇,不会真的是因为强行推行郡县制才导致大秦二世而亡的吧。

李斯听了王绾的话能想到大秦二世而亡,没道理嬴政想不到。

所以李斯偷偷看向嬴政的时候,就看到嬴政脸色很明显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