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第一届他倒贴,第二届就能拉更多的原意出资的肥羊了。
他这里是一点动静都不给工部的那三人的,三个人已经凑在一起,准备凑钱了。
好在这时候宋十一进来了,他是听苏景和的心声过来的。
作为在苏景和身边待了特别久的人,宋十一一听这心声,就知道苏景和一时半会,是不会自己看八卦了。
得有个人推动!
不然还真指望汴京能破了这个案子啊,虽然现在开封府府衙里还是包拯包大人在坐镇——此人和范仲淹差不多,喜欢做实事,这每天给老百姓判案,他是越做越开心了起来,现在也还没换去别的岗。
宋十一进来直奔苏景和,“怎么了,怎么还没出来,案子很难吗?不会找不到了吧?”
用激将法,对苏景和是管用的,宋十自觉手拿把……
“还没来呢,等破案的人来,我们就能知道是谁了。我还没看过人破案呢,你看过吗?”苏景和一点没有被激到,反而问起了宋十一。
苏景和琢磨着,宋十一是大宋土著,应该比他这个才来几年的人知道的多。
掐是掐不上了,手拿把掐不了一点,宋十一对苏景和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也只好说一点自己知道的,无聊的案子,想让这人知难而退。
“看过,看过不少,不过案子也不是每个都有意思,也不是每个都能被破的,我跟你说,有的案子当时破了,几年后有人翻案,发现还真判错了……”
宋十一说着说着,越说还越来劲了,苏景和也没多捧场——毕竟真的挺无聊,但宋十一吐槽衙门人判案子没什么用的事儿,是真的很激情。
没有一点文笔,全是真情流露。
“嗯……那个……”苏景和看到了新的来的人,努力想要制止停不下来的宋十一,还被宋十一拒绝。
“哎呀我再跟你好好说……”宋十一是越说越觉得当百姓也不容易,很多人是草包,不会调查不会破案的,还是待在了衙门。
【哎呀什么啊可别说了,包大人就在你身后啊!】
苏景和的心声都要破音了,这才制止了宋十一的妙语连珠。
不是,怎么喊大人?
原来传闻是真的……苏景和真的是觉得每个大臣都是父母官。
包拯听了一耳朵宋十一的吐槽,倒也没有多失望,汴京就在皇帝这儿呢,很多老百姓还是不敢向衙门求助,就知道民意了。
但苏景和这称呼是真的让他惊到了。
苏景和努力让自己皮笑肉也笑,不显得多尴尬,戳了戳“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停下了”的宋十一,“包相公,就在你后面。”
宋十一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能不多说话就不多说话了,这不,多说多错,这四字真言已经再次验真。
包拯是真不在乎,他仔细地看了一圈现场,也只看到了那个脚印。
和工部、宋十一他们觉得,靠苏景和万事大吉的心思不一样,他是真的在认真办案的。
毕竟苏景和就这么一个,他们这些人不认真办案,难道要让苏景和全国巡办案吗?那不合适。
“能进出工部,但是又不知道面粉这个事儿的人,多吗?”包拯第一个问题就问得很犀利。
公输途完全回答不上来,别说公输班,墨家的两个都回答不上来。
“多……吗?我想想,我们这些应该都被通知到了。”墨言小先举例。
“撒面粉的这些人也都知道,应该不是他们做的,对吧?”公输途是已经做好了自费解决问题的准备,但是知道不是自己人做的还是要开心点的。
“可能,也可能是这个人知道,但是粗心,所以疏漏了这个地方。”
包拯把自己的初步推测说了出来。
“这边巡查得应该挺仔细,所以他留下这脚印,有两种可能,走得太过匆忙,实在来不及擦了,这说明他本来不知道有面粉,当然,也可能是动作天生很慢,留了擦的时间也不够用。”
“另一种就是真的粗心,所以漏了这块。”
【啊啊啊,不愧是包大人!我就知道,包青天虽然是后人的美化,但包大人值得,他是真的会破案!】
苏景和在心声里面都尖叫出声了,表面依旧在努力维持着一个正常人的形象。
以苏景和粗浅的职场经验判断,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癫狂的同事的。
当然,他全然不知自己的癫狂被偶像本人尽收耳底。
偶像也不在乎,包拯又转悠了一下,这会看的是门窗了。
“窗户这边是早就坏了吗?”还真被他发现了个问题。
公输途刚刚看过了这地方,他也问了属下,现在属下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