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快穿:改变悲惨人生(8)

作者:路千寻 阅读记录

“谢谢二舅。”

“城里的姑娘就是客气,都是一家人,什么谢不谢的,到了咱们林家庄,你就把这里当成家就好。”

说完,村长又去登记其他知青的名单。

祝子期把东西放好,就坐上了车。

林二舅很沉默,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帮着分配到林家庄的知青提行李。

李家庄这次被分了6个知青,三男三女。

刘思雨看到祝子期,显然有些惊讶,“这位女同志,咱俩可真有缘分。我叫刘思雨,今年17岁,你呢?”

“我叫祝子期,今年16岁。”祝子期笑着和她握了个手。

“都上车吧,有话村里再说。”林村长表情还算满意,这次来的男知青还算健壮,女知青里也没有太柔弱的。

毕竟要下田干活,身体太差可不行。

所有人上了驴车,离开了广场,其他知青也跟着各村子的车子散开。

林家庄知青点。

知青点挨着林家庄的小学,是八间泥巴房,旁边有一小块菜地,种着三三两两的蔬菜。

这八年来,送到林家庄的知青不少,有近50人,陆陆续续走了不少。

有找到关系回城的,有故意受伤回城的,还有的知青和当地村民结婚,搬了出去,现在知青点里只有15个人。

再加上新来的知青就变成21人。

八间屋子显然是不够所有人住两人一间的,老知青只给他们腾出了两间房,男女知青各住一间。

下工后,老知青们一边吃着饭,一边等待着迎接新来的知青。

乡下的生活太过无趣,他们需要有新人来带动情绪。

坐在驴车上晃悠晃悠一个小时后,祝子期看到了林家庄村口的石碑。

前面不远处的大榕树下,围坐着许多看热闹的老人小孩,他们说着知青们听不懂的方言,讨论的激烈。

祝子期打开辅助系统,进行优化,很快,她就听懂了人们的话。

无非是八卦新知青们的来历,然后猜测这群知青能待多久,他们干活时又会出什么丑之类的。

其中也有人知道祝子期的身份,众人看她的眼神无比热烈,讨论的更大声了。

祝子期选择无视她们,反正被人说几句又不会掉块肉,前提是不怼到她面前去。

车子很快到了知青点,村长带着新知青下车,交给知青点里年龄最大的一个男知青。

这个男知青在林家庄待很久了,林村长对他还挺满意,就任命他当知青点的队长,负责管理知青的各类事务。

等村长吩咐完事情,就重新坐上驴车,去牛棚的路上正好他顺路。

“哎,那个女知青怎么不下车?”知青点一个男知青眼尖,数了人数不够,看到驴车上还坐着一个人。

“哦,祝子期是大力家亲戚,她不住在知青点。”林大力就是林姥爷的名字。

村长说完就上了车,林二舅驾着车离开了知青点。

新老知青们面面相觑,有亲戚就是好,都不用和陌生人挤在一起。

“据说祝子期亲戚家房间很多,还是青砖房,她肯定可以自己住一间。”有知青羡慕不已。

他们刚来的时候,也想过搬出去和乡民们合住,林姥姥家的青砖大院是最受待见的。

但村长听说其他地方知青和当地人同住,已经闹了不少事。

不是女知青被村民或领导强迫,就是男知青和姑娘们搞出了感情,却不肯负责任,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

林村长怕麻烦,就不允许知青和村民同住,除非是像祝子期这样的情况才可以。

“建国,我先回去了,你把驴车送过去,记得锁好门。”村长交代一句就回了家。

林姥姥家位置偏,过了牛棚还有一段路。

林二舅害怕祝子期走不动山路,把行李都扛在身上。

天黑了下来,祝子期身体经过优化,夜视也轻轻松松能看清东西,走的很稳。

远远看过去,林姥姥家的灯亮着,给两人指引了方向。

晚上七点,祝子期终于到了林姥姥家。

门口有两个小孩子,看到她们两个连忙进屋里去喊人。

“爷爷奶奶,表姐来了,表姐来了。”

“表姐好漂亮啊!”

祝子期站在门口,心中说不出的酸涩感,她知道这是原主残留的情感。

原主对帮过她的外祖一家充满感激,没有他们,她在乡下的日子只会更辛苦,甚至可能早就熬不住,随便找个人嫁了。

“姥姥,姥爷,大舅……”

祝子期喊了一圈人下来,眼眶微红。

林姥姥心疼的不得了,上前把她搂在怀里无声落泪。

她这么大年纪了,本以为能看着子女成家立业,儿孙满堂,没想到大女儿这么早就离世了,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