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快穿:改变悲惨人生(5)

作者:路千寻 阅读记录

没想到现在竟然遇到了小偷,把钱都偷走了。

祝子瑜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偷的,火车站人太多,人挤人,小偷有很多下手的机会。

就算她回去找人,恐怕对方已经跑了。

“还买不买?”女售货员看她一直站在柜台前,有些不高兴,“不买快走,别挡着其他人。”

祝子瑜掏遍全身的口袋,一分也没有,她这个月刚发的工资都塞在一起了。

第4章 被鸠占鹊巢的下乡知青04

她有一瞬间的心疼,随后又释然了,反正家里还有钱,这十几块用不着放在眼里。

至于冰糕,不吃就不吃,她也不是很想吃。

这样安慰自己,祝子瑜即使是空着手走出供销社的,心里却无比舒畅。

——

另一边,祝子期看着急匆匆离开的祝子瑜,正想提醒她钱掉了,一转眼就看不到人了。

“哎,这样搞得我都有心理负担了,万一你这个月没饭吃了怎么办?”

祝子期弯腰把钱捡起来放进空间,她说着有心理负担,可脸上却挂着笑,一点也看不出来。

“就当是你还了原主的零花钱吧!”祝子期拍板。

不过这样的话,恐怕她很快就会发现铁盒子里面的钱不见了,要是找过来就不妙了。

祝子期心里有所防备,准备先观望一段时间,她空间里的这些钱,明面上暂时就不拿出来了。

火车到站后,祝子期提着行李穿越人群,终于上了车。

把东西放好后,她发现衣服两个口袋被割开了,应该是小偷趁乱做的。

仔细看看,割痕挺深,内层布料也被割破了。

幸亏裤子没口袋,不然她就要露着大腿了。

祝子期心里把小偷骂了一顿,这群人太不道德,偷钱就算了,还把人家好好的衣服割破。

不过她的钱都放在空间里,口袋里什么都没有,让这群小偷失望了。

火车停靠十分钟,又摇摇晃晃的出发了。

祝子期的位置在靠近走廊的地方,周围坐满了年轻人,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样子,大多都是刚从s市上车的。

他们有的满脸期待,但更多的是沉默。

让这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去干活,真的是太痛苦了。

祝子期的姥姥一家位于东北某个小村庄,姥姥家十几口人,还没有分家。

据说每年粮食勉强够一家子吃,其他的都要靠祝母接济。

以往每年祝母都会寄回家许多吃的和旧衣服,钱也没少给,一年30元,这可是一个二级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好在姥姥家也还算知道分寸,并不过多索要,每年丰收的季节还会寄过来杂粮、腊肉和晒干的野菜。

虽然这些东西在城里不值什么钱,但在乡下吃的比什么都金贵,他们愿意送过来,就说明还是重视这个女儿,祝母就很高兴。

虽然她寄回去钱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想着索要什么,但双向奔赴的感情才是最好的。

况且当初要不是家里支持,她也不可能读那么多书,进厂成为工人。

原主下乡的时候,外祖一家也很照顾她,她四肢不勤,又没钱,赚的工分都不够吃的,还是林姥姥私下补贴的她。

几个舅妈中虽然有心思多的,但被姥姥姥爷压着,也没有明着对她作乱。

要不是她最后挂念着姐姐,硬要回城。

就算一直待在乡下,嫁人生子,有外祖一家照拂,她也能活的不错。

祝子期过去后免不了要和姥姥一家相处,林家的房子大,肯定要留她住下。

正好她也不想在知青点和那么多陌生人挤在一起。

看在他们对原主很照顾的份上,自己能帮一些也帮。

毕竟她要在这个世界待到正常死亡,不可能不社交。

和有分寸的亲人交好,要比重新认识其他人来的方便,起码有感情基础。

——

半夜,青石湾,林家庄。

靠近山脚的一户人家还没有灭灯,堂屋八仙桌前围了一圈人。

为首的是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就是祝子期的姥姥姥爷。

这一家人之所以这么晚了围在这里,就是为了讨论祝子期过来的事情。

林姥姥一个月前得知女儿女婿去世,就一直难过,祝母是她最大的女儿,也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

当年还有高考的时候,祝母成绩就很好,考进城里当工人,后来和同是城里人的祝父在一起。

她每年寄回来的东西,让林姥姥林姥爷在家里腰杆子很硬。

林家其他人也受过她的好,心里记挂着她的恩情。

林姥姥林姥爷把一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想看看其他人的态度。

他们对外孙女的到来很欢迎,可保不准有人不高兴,在祝子期过来之前,他们自然要把潜在的反对者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