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段路,两边的积雪肉眼可见的变薄了。
宋玄蹲下身子,他面前的雪,左手边的有食指那么高,右手边的只有薄薄一层,似乎还能看到下面黑灰色的地面。
不仔细观察的人很难看出来。
看来火场扑灭火焰的雪就是从这里取出来的,宋玄心中明了。
——
起火的原因很快被查明了,四个孩子捡到一只麻雀,于是生火烤麻雀。
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大雪覆盖大地,捡柴火要跑很远。
四人就找到这个柴火堆,躲在后面烤麻雀。
烤好了麻雀,他们在柴火堆里玩,没注意火星已经把柴火堆烧起来了。
等他们发现着火的时候,出来的洞口已经被大火遮住了。
四个孩子被家里教育了一顿,堆柴火的人家也被骂了,勒令他们不许再堆。
陆家的老人还不服气,找到街道处闹个不停。
但街道那边态度也很强硬,巷子里本来是公家的地,平时没什么问题,没人会管他。
现在着了火,差点烧死人,不找他们要赔偿都不错了。
一转眼,到了年底。
过年期间,祝子期跟着父母去走亲戚,不免要回村里。
为了全老两口的面子,祝建飞还是留下来住了两天,只不过这个年过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以往来来往往很多小辈来给老两口拜年,现在却少有人登门。
大家都怕被连累,祝家也没精力,也没钱去准备过年的东西。
祝子期一家临走前一晚,宋玄跟着宋老爷子过来了,还提着一兜子礼品。
“宋老哥,你这是?”祝老头看到来人,一脸疑惑,自家和宋家关系一般。
最近宋家几个人总来找老三,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搭上关系的。
“这不是有太多事麻烦你们家三子,过意不去,送点东西过来,正好我们也吃不了那么多。”
宋老爷子说完直接找祝建飞聊天,祝子期坐在一边听了个差不多。
宋家要搬到镇上了。
宋老爷子这几年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为儿媳妇和孙子铺路。
现在有他坐镇,宋母在村里日子不算太差。
但等他老了,一对孤儿寡母在村里容易受欺负。
年前,宋老爷子找到曾经的战友,腆下脸给宋母安排了工作——在机械厂食堂做饭。
他们一家也顺势搬到镇上,就在祝子期家不远处。
这样以后就算宋老爷子不在了,宋玄去参军,宋母也安全很多。
为了和祝家打好关系,宋老爷子整个过年期间都找各种理由请祝建飞,一来二去,两家关系更好了。
“等去了镇上,我想着让阿玄也跟着去读书,这几年他一直干活,都耽误了学习认字。”
宋老爷子并不是特别重视读书,只是觉得起码要认字,不然以后连一封家书都写不出来。
“学习是好的,虽然现在国家不重视了,但读书也不能忽视,不然以后出去,被骗了都不知道。”
祝建飞是读书的受益者,所以对此评价很高。
他转头看向宋玄,问道:“读过几年书?”
“半年,他也就只认得自己的名字,会算个数。”宋老爷子替宋玄回答道。
“那去了学校,只能先从低年级开始读,不然跟不上。”祝建飞并不意外,家里的人不重视读书,十岁读一年级再正常不过了。
宋玄十三岁,年龄也就大了那么一点。
“他读两年书,认个字,懂得道理就行,以后我找人给他送去部队。”宋老爷子面露微笑,显然对这事已经有把握了。
过了年,祝子期一家回镇上没几天,宋家也搬过来了。
开学后,宋玄插班进学校,和祝子期成了同学。
他年龄大,个子高,平时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教室最后一排。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很多东西他都没学过,好几次被提问都是一脸茫然,看起来可怜极了。
祝子期想着他没学过这些,又是初来乍到,肯定特别害怕,于是主动教他学习,带他一起玩。
他也投桃报李,平时帮祝子期打水背书包,十足的跟班小弟姿态。
——
一转眼,又是十年过去。
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考、经济逐渐恢复。
过了暑假,祝子期也踏入高二班。
高考虽然才恢复三年,但其影响力之大,已经影响到全国各地。
祝建飞和傅香莲还在工厂,已经成为小领导了。
只不过随着个体商户发展起来,旧时的厂没那么吃香了。
“子期,你等等我,我们一起回去。”熟悉的男声从身后响起,祝子期听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加快脚步离开。
“你等等我呀!”男孩的声音越来越远,祝子期脚步才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