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奶奶声音大,搁在院子里都能听得清楚,刚回来的田小娟听了,不敢接话。
周一,赵家三姐妹和贾家兄妹结伴上学,学校就在村子里,很快就到了。
赵华读六年级,贾玉书读初二,赵巧、贾思思和宋晓唯都是五年级,还是一个班的。
教室是十几年前盖的,外墙有点掉渣,桌椅也都破破烂烂的,都是修了又修,黑板是用锅灰染的。
教室也没个灯,遇到阴天,就没办法讲课。
老师早早到了教室,收了作业后就开始检查,好几个没写完的,被叫起来蹲在外面补。
写的差的,错误率高的,也被批评了,赵巧虽然作业写完了,但她正确率不高,被叫了上去。
贾思思就更差劲了,她一学习就头疼,是出了名的难搞,能写就不错了。
宋晓唯等几个写的好的,还被表扬了,因为她的字迹工整,老师还把她的作文放在班里传阅。
“巧巧,你妹妹真厉害。”赵巧旁边的女生看着宋晓唯的作业,羡慕的说。
这个时候,虽然在家里关系不和谐,但赵巧仍然很骄傲,夸她妹妹就等于夸她。
下课后,作业本才传回宋晓唯这里,听着周围同学的夸奖,尽管心态已经很强大了,她还是觉得尴尬。
和小朋友比较,即使赢了也很尴尬呀。
学习生活并不难熬,知识点少,题型简单,宋晓唯没有花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她正在琢磨剧情,势必要把贾思思的各种机缘打断。
一周后,赵奶奶给她们三个请了假,一起去隔壁青平大队,袁姥姥家就在这里,走路要1个小时才能到。
走在路上,赵奶奶和田小娟介绍各路亲戚,姐妹三个纷纷打招呼,好不容易走到袁姥姥家。
门口站着的正是回门的田小溪和她丈夫,田小溪其实长得不如她姐姐田小娟好看,胜在她青春有活力。
看到宋晓唯一家,田小溪翻了个白眼,拉着自己男人就进了屋。
袁姥姥在一边打圆场,招呼赵家进去坐。
刚没坐一会儿,菜就上桌了,来吃饭的都自己带了碗,风卷残云般,很快菜就没了。
难得有份肉菜,手速快的都能抢着,宋晓唯慢了一点,好在赵奶奶抢到了,给她分了一点。
宋晓唯把碗里的都吃完,差不多就饱了,起身准备到处转转,周围人还在吃,有的人还剩下一点拿回家。
看到赵奶奶碗底精光,旁边的老太太惊讶问:“你不给你家小的带一点?”
“不用不用。”赵奶奶笑着敷衍她,并没有多解释,省得招人嫉妒。
逛着逛着,宋晓唯走到后院的菜园子里,这里没什么人,她找了块石头坐下来休息。
“妈,田小娟怎么一家都来了,还要不要点脸。”田小溪尖锐的声音响起。
宋晓唯看到田小溪和袁姥姥走过来,连忙躲在杂货屋里。
第22章 年代文里的对照组04
“你姐她婆婆也给我们换了工业票,不然你以为,热水壶和洗脸盆怎么买的,她们来就来了。”
袁姥姥无奈,她这两个闺女从小就不对付,大闺女嫁人这么久了,关系还这么差。
“那也不能带她那三个赔钱货来,你不知道我婆家的亲戚都问什么,她生不出儿子来,还这么张扬,害得我受苦。”
“人家都说她是只开花不结果,我看就是活该,就她那个自私自利的性子,活该生不出儿子。”
田小溪愤愤道:“她田小娟一回来就是搂咱家的吃的用的,从来没说给我们带什么,我还不稀罕她这个姐。”
袁姥姥又搂着她安慰半天,最后掏了几张布票,这才哄好人。
等人都走了,宋晓唯才从杂货屋里出来。
回到前面,人都散的差不多了,田小娟和赵巧正在厨房帮忙洗碗,其他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喝酒。
田小溪也恢复了温和,坐在人群里,和亲戚聊天,旁边的新郎喝多了脸通红。
下午三四点,这场回门宴才算结束。
赵家一家子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5点了。
路过贾家,贾思思正坐在院子,抱着一个黄桃罐头,吃的津津有味。
这黄桃罐头可难得了,以往上面来慰问赵奶奶时也带过,全家都分了一点,可甜了,连汤汁都是甜的。
“思思,你家做饭没?”田小娟停下来,笑容可掬的问贾思思。
“这才几点,哪有这么早做饭的?”贾思思头都不抬。
田小娟倒也不在意她的态度,定定的盯着她看。
贾家不愧是有钱人家,这么难得的罐头,贾思思小时候就经常吃。
她是个好吃的,不管好不好吃,都能吃很多,是村里少有的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