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孟古青有时候还是有点危机意识的,太后邀请了许多小姐进宫,若真封了妃,皇上的助力就大大增长的关键时期,前朝爆出来一件事。几个南人官员串通一气卖官受贿,被议政大臣李霨抓个正着,直接捅到了太后跟前,要求严惩,同时还牵扯进几个重要南人朝臣,说他们聚会的时候一起怀念前朝,连诗作都有!
这样的大案子,不能不查,查出来的结果却叫人有气无处发,因为所谓卖官受贿根本就是朝廷捐官的旧例,而且多是七八品之类的小官,很多都是那些有钱的乡绅买去撑门面的,这也是朝廷户部灰色收入的一部分,上头一般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但是因为前朝神宗时期官僚腐败,连正三品大员都有人敢拿去卖了赚钱,这是前朝覆灭的原因之一,所以摄政王明言禁止这个事,最近因为赈灾,国库又空,户部的人就悄咪咪恢复了这一项来钱路子,自然其中一部分落入了经手人口袋里,就被人拿来做文章了。
至于那几个聚会怀念前朝的官员,说来更好笑,人家怀念的是前朝名妓,美人嘛,千百年前的都还有人肖想呢,前朝又不远,那位名妓实在太出名,最近又刚好去世,就被几个无聊的人拿来笑谈了一下。本来小事一桩,因为这位名妓跟过前朝神宗时期的一个状元,两个人有一段露水情缘,糟就糟在这位状元以身殉燕了,怀念名妓带上他,要说怀念前朝的说法牵强,实在也沾一点边。
这两件事情,真的不大,就看上头人怎么看待,偏偏是李霨这样目中无人的东胡亲贵,非要小事化大,那种危害说的煞有其事、振振有词,还跳过皇上捅到本就偏袒自家人的太后跟前。太后现在也明白了一点,不肯一味偏袒老家人,她老人家现在也讲究个制衡,而且正好用这事跟儿子讲道理,你看,你独宠皇后宠出问题来了吧,皇后在后宫独占鳌头,她的‘娘家人’立马开始兴风作浪,现在要怎么处理?严惩吧,说不过去,也寒了诸多南人大臣的心,置之不理吧,眼下这一关就过不了。
其实李霨这一出,很多人都猜是靖王在后面
捣鬼,因为李霨实在没有一呼百应的本事,至于靖王为什么这样做,说白了也是给皇帝下马威,——别以为偷跑出去立了点军功就能跟叔叔叫板,在他面前,皇帝还嫩着呢。皇帝建立南人朝臣班子,想将自己这样的老功臣挤出朝堂,卸磨杀驴?也要看他同不同意。
赵东临也猜这是东胡一党的反击,可明知道事情的根由,还拿他没办法,这才是最糟心的。而且最让赵东临触目惊心的,是靖王明明在千里之外,竟然就能这样操作京中的事情,不得不说东胡亲贵们实在团结,——不团结也抢不来本属于燕朝的江山,但这种团结拿来对付自己,多少就叫人觉得难受了。
赵东临不愿意惩罚两件事涉及到的南人文臣,因为根本来说,他们的问题真的不大,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自己的班子,怎么能自毁长城?然而李霨带头闹,还有理有据的,也很叫人头疼,这事拖了好几天,还是太后出的主意,犯了什么错就受什么罚,不必徇私,也拒绝矫枉过正,堂堂正正,明明白白。
最后意味深长地道:“‘那边’又占上风了,后宫跟前朝是一样的,后宫一天不平衡,前朝也一天平静不下来,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就算打赢塔脱王子十次,最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就永远也安宁不了。”
赵东临是明白了,不过他明白的地方跟太后想叫他明白的却不一样,他只知道他想给东胡功臣们一个好结局,偏偏他们不领情,非要他连根拔起,斩草除根才肯放过他,放过他们自己吗?
孟古青知道赵东临夹在中间又生了一场闲气,不过这一次没有她发挥的什么用处,她是早明白了,她再如何想置身事外,她东胡人的身份已经注定她站队了。幸而赵东临似乎也明白她的无奈,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表现出什么,也没有要求她保证什么,就是有点急切想叫她生个孩子,她还真是不明白他,她现在生个孩子不是更加助长她‘娘家人’嚣张的气焰吗?他这么聪明,应该比她还担心怀孕才是。
她不知道的是,赵东临已经下定决心‘改制’了,他要创造一个只有他自己说话管用的一言堂,什么靖王、李霨、东胡功臣,统统都将成为过去,而这场大风暴中,他唯一想保护、想留下来的,只有皇后一个,他要给她一个安身立命、谁也不能撼动的靠山,什么样的靠山最长久可靠?自然是孩子了,而且他本来就想跟她要孩子,于公于私,皇后也要尽快给他生一个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