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50)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孟古青不愿意老是恶意去揣测别人,但也不觉得徐贵妃专门叫人给她送一份两份果盘吃食就是求好的意思,也不过象征

性问一问徐贵妃身子好不好,大皇子这几日吃奶香不香之类寒暄的话。她无意见,采薇跟扶桑没有顾及,人家一来,瞅着时机便安排人扫地擦地,幸而谷雨只来了两三日,后面识趣地再没来叨扰。

门前一下清冷,又不习惯了,两个丫头都不清楚娘娘跟皇上怎么了,那一日分明好的一个人似的,饭桌上说说笑笑,睡下不过一刻钟,皇上便怒气冲冲走了,七八日再没有来,可也没有冷着不管。第二日她们还没来得及去太医署,太医提前就来了,明摆着是皇上派人过去说的,这几天冯公公每日点卯似的来问候,背后还不是皇上想知道娘娘的情况。

既然这样挂心,怎么又连日不见踪迹呢,幸而也没听说宫里谁被招去禁苑陪驾,可日子长了也难保。采薇跟扶桑两个只有劝的份,眼见娘娘不为所动,仿佛还难得放风似的快乐,两个丫头分头行动,采薇继续留意皇上的消息,扶桑则劝着娘娘现在不是在老家当郡主了,想当初她们进京什么情况,皇上频频造访凤仪宫之后又是什么情况。

远的不说,前些天大皇子满月,那些命妇再怎么奉承徐贵妃,还不是知道皇后娘娘如今同样有宠在身,不能得罪,左右逢源的,分明主人家是徐贵妃,好几个还明目张胆围着皇后。要不是实在懒得应付她们,何必带着徐嫱先回来。

扶桑说这话的时候,将屋里的箱笼都打开,趁着日头好,晒一晒去冬的锦被跟厚衣裳,孟古青斜靠在桌,闲来无事,描摹窗台上一盆开的正艳的牡丹花。用的是自制的炭笔素描,只黑白两种颜色,也能将花儿画的栩栩如生,画着画着就没注意扶桑在说什么,看她专心致志,扶桑也不敢聒噪了。

将前后窗子撑起来,风吹进来凉快,又去沏了一壶花茶,连同松子糖、核桃糕、腌渍陈皮、杏脯几样零食,做成一托盘盛了,放在娘娘手边,这才悄摸着退出去,刚走到门口跟急匆匆跑回来的采薇撞个正着,抱作了一团。扶桑拉住人问,“这么热天,你跑出去半日不见人影,哪里去了?我跟你说,禁苑那边你少去,到底跟外头连着,咱们什么人,别自己不知道忌讳。”

“我知道,你别拉住我,我有事跟娘娘说,真的是大事,皇上被骂了!”

“啊?”

扶桑被采薇拉着又回了内室,看采薇匆匆灌下一大杯凉茶,这才开始讲外面的事情。原来皇上突发奇想启用禁苑,并不是所有人都畏惧天威,听之任之,还是有人站出来劝诫的,不过这位劝诫的人着实耿介了点,他一不求见,二不上书,而是洋洋洒洒、大书特书作了一篇朗朗上口、声律激昂的骈文。主要内容有两点,细数历朝历代玩乐丧国的皇帝,连纣王跟周幽王都被拉出来做了反面教材,兼之对当今苦口婆心的劝诫以及禁苑的坏处。

据说这篇文一出来就在文士圈声名大噪,无他,做文章的这一位确实是个大文豪,乃皇家崇文馆特邀请的编撰,骂的又是最至高无上的那一位。赵东临要真跟个‘忧国忧民’的忠臣义士计较,不是坐实了人家安上来的罪名,明眼人都看出来那是个沽名钓誉踩着皇帝扬名的,关键上位者还不好真把他当回事去处理,着实憋屈。

采薇知道消息都算晚的了,激动地讲完,顺带附上宫里其他人的动向,“刚刚我回来的时候,看见徐贵妃朝禁苑那边去了,跟了一大群人,又抱着大皇子,又提着食盒,娘娘,你也赶紧去瞧瞧吧,皇上肯定气坏了。什么人嘛,胆子真大,就不怕皇上一气之下砍了他的脑袋,连皇上都敢骂,而且禁苑怎么了,又不犯着谁。”

孟古青跟扶桑一起无语,这丫头平日不读书,恐怕连诤臣跟死谏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那人既然敢写这篇谏文,砍了他倒成全了他。赵东临这个哑巴亏吃定了,他又不能将自己建立禁苑的目的广而告之。

“写谏文的那人是不是叫黄固生?”孟古青放下笔问。

“娘娘怎么知道的,你们早就听说了吗?咱们宫里还有人比我消息更灵通?”采薇惊讶,孟古青起身下炕,叫扶桑去拿衣裳,“我今日觉得好多了,几天没跟太后请安了,咱们去瞧瞧太后。”

太后春夏交后,身体一日好过一日,端午时应邀去跟成老王妃看了赛龙舟,朝廷有人作文赞龙舟盛况,还得了太后褒奖。家学渊源,太后从小便读书,兼聪颖好学,闲暇时也爱品文作赋,宫里众人受太后影响,多少都识些文墨,——徐贵妃能那么快扭转太后看法,消除芥蒂,也是因她文采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