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33)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靖王妃不喜欢徐贵妃的情绪几乎摆在明面上了,这也能理解,东胡贵族一向高高在上,目下无尘,便是太后,也是偏心的。靖王妃如此也不过是大多数东胡人的喜好跟想法,倒霉的是她跟徐贵妃,完全成了阳阿公主跟靖王妃斗法的工具。

孟古青囧的无言以对,抬起头不小心跟徐贵妃对上视线,发现对方也是一副无奈加窘迫的神色,双方皆一愣,徐贵妃默默撇开头,轻轻抚着肚子。

要说她对皇后的感官,实在是复杂,一开始的忌惮跟不安随着越来越久的相处落到了实处,她不是没有感觉到皇上对皇后逐渐加深的在意跟喜欢,心里不可谓不酸涩难过,可她早已不是初初进宫只求跟心上人相依相偎的小女孩,她有家族亲人,又有了孩子,这些都是她发自内心要拼命保护的。

她进宫便是贵妃之尊,独享宠爱,一开始也跟母亲一致的想法,时刻提心吊胆防备着来自后宫的算计,尤其是凤仪宫的皇后。可是,有孕这半年来的事实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恶行里,独独没有皇后的丝毫踪影,甚至连句酸话都没有过,如果,皇上的身边注定要有别人,她宁愿是皇后那样的人。

她当然也会痛苦,深夜孤枕难眠的时候也会幻想她爱的那个人在别人身边是什么样子,会抑制不住心里小小的嫉妒。虽然母亲对皇后偏见颇深,又对她不争不抢的性子恨铁不成钢,时常耳提面命后宫险恶,可徐婉有身为世家贵女的骄傲跟见解,只要太后在一日,她就不可能有越过皇后再进一步的机会,不如维持现状,只要皇后不朝她伸手,一直这么滴水不漏,她也绝不肯先踏出那一步,成为连自己都鄙夷的为利益所驱使的人。

所以不管家里怎么说,她只管安心养胎,好不容易母亲偃旗息鼓了,阳阿公主又来为她打抱不平,还非要在靖王妃面前拉着她跟皇后挣个高下,又不好扫她面子的。宴会后,徐婉将阳阿公主请到蒹葭宫,劝解了许久,当然,阳阿公主同杨夫人一样,也是不能理解她的。

阳阿公主到底跟小皇帝是一个爹生的,也是那种锐意进取,万事自己争取的性格,她想着徐贵妃对外的形象一向是贤良温婉,善解人意。她还记得徐婉跟皇弟小时候,不管谁对谁错,最后道歉的一定是徐婉,也就是面对古太妃的儿子赵竣时,才有几分小伙伴应得的礼遇,可惜赵竣去的太早……

阳阿公主回忆着这些往事,走着便到了东六宫前面的乐寿堂。

太庙还没有建造完毕,先祖的遗像摆在乐寿堂,居中是武朝的高祖皇帝赵元羲,左右两边紧挨着高祖的父亲跟摄政王赵元煦,后面还有几个为建立武朝劳苦功高的高祖的兄弟,有两个年纪轻轻,连个子嗣也没留下。

高昌国原是附属于燕朝的邦国,幅员有燕朝一半大,但生产力底下,种植赶不上南方丰茂,也没什么源远流长的风俗跟教化。赵家在高昌算是贵族,家大业大,赵元羲兄弟众多,这也是起事成功的关键之一,他的妻妾不少,赵东临如今还没成家的弟弟就有五个,嫁出去的公主十二个。

阳阿公主能出入皇宫畅通无阻,完全是凭借太后的养育之情,她自小聪慧,也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凌驾众姐妹之上,自然要将这份恩宠牢牢抓住,当初冒着得罪母后的风险撮合皇弟跟徐贵妃,她可是为自己及时的出手得意了许久。

徐贵妃身为她手帕交的同时,也是她在宫中押的宝,怎么也要站在一边的。

进门见赵东临面朝先祖父辈,少年的背影修长挺拔,阳阿公主走上前去见礼,听到皇弟免礼的声音,站直了身子,请冯公公给她也点三支香。

因为有金诚长公主这么个公主也上战场的例子,武朝的公主们地位颇高,皇家礼遇家中女眷的习俗影响下,朝野上下的内眷们也沾了光,比前燕女子地位高得多,出入不受限制,还能单独立女户。

阳阿公主上香拜祭,赵东临等皇姐起身,一道往外走。冯天保留在后头,指了十个小内侍守着上香焚纸,晚间特别注意火烛,吩咐停当跟上去,听阳阿公主跟皇上回忆父亲,幼时的玩乐时光,走到如今这一步的艰辛困苦,说着说着阳阿公主嗐道:“靖王叔老糊涂,王婶也不省事,今儿进宫对贵妃视而不见不说,大家都说贵妃这一胎像儿子,偏她扫兴,说贵妃跟她怀大郡主时一样,铁定是个女儿。当

时母后都不高兴呢,皇后还跟那位何夫人相谈甚欢的,也不知道她到底站哪边……”

阳阿公主话间,特别留意皇弟的神情,倒是波澜不惊的,听到皇后跟何夫人凑到一起,表情才变了变,“皇后跟何夫人有什么好说的?不过靖王跟王婶他们都是老思想,凡事喜欢分个三六九等,至今只跟老家人亲近,顽固偏颇。这满宫里的晚辈,王婶瞧得上眼的,恐怕也就一个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