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我们绝对不能回去。”孟古青放下杯子,一直以来打算的那件事,虽然总没有实施的机会,但其实她自己心里也有点怯,总害怕会失败,现在再怯也不能拖了。从这一天开始,仗着赵东临身中剧毒,精力不足,孟古青也装起病来,为了力求效果逼真,她还真准备了两副药,吃了这药会持续低烧,面色苍白,跟着了风寒的症状一样,但其实这是前世去内火的方子,疏散在外,体表摸起来自然温度高,人根本没什么事。
出来走了大半个月,回去的速度更快,毕竟中毒的可是皇上,唯一跟来的娘娘又病了,这一日,队伍的落脚点终于到了孟古青早就叫人安排好的位置,她招来扶桑悄悄问,“你哥在外面都准备好了吗?自从皇上遇刺,行宫附近的守卫就加强了不少,一旦露出破绽,可是要命的。”
扶桑重重点头,压低声音,“娘娘放心吧,这件事你不是已经跟我说过好几次了吗?肯定没问题的,幸好娘娘有先见之明,留着我哥他们几个接应,咱们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孟古青苍白着脸躺在床上,心想哪里是先见之明,这种事肯定要里应外合才能成功的,她从踏出京城那一刻开始,沿途就一直在观察最好的脱身地点,找了好几个都有各种各样的缺憾,就只有一个很合适的地方,但那个地方距离京城不过百里之遥,恐怕她跑了没多远,查案的人就来了,万一给他们查出蛛丝马迹,不是玩完?可是现在也顾不得了。
这一日,南巡的队伍终于到了京城之外面南而向的一处重要门户——运城,运城是有名的皇家码头,每一
日在这里停泊的船只不下千艘,整个码头占地广阔,分东南西北四个。其实南下,坐船比起旱快多了,但皇帝是为了沿途问候民生疾苦的,坐在船上一晃而过,走马观花看一下像什么样子,所以最开始是骑马坐车,现在急着回京城看病,自然是选择更快的水路。
返程仓促,用的船只不如敕造的威武霸气,但也算富贵精巧。原本赵东临是要孟古青陪他乘一艘的,孟古青以病为辞,太医也说两个病人住在一起不利于修养,这才分开了,但孟古青的这一艘还是在侍卫队的包围之下,每一日将她护的严严实实,闲人免进,这可愁死人。
是夜,停泊水次,正是运城码头,沿着河岸绵延不绝灯火通明的酒楼,倒影映在水中,仿佛双份的烟火。孟古青依窗坐着,望着水中月亮的倒影,听着河岸上喧闹的人声,夹杂在喧闹中的是一道帘子捞起又放下的声音,进来的是扶桑,后面跟着陈小姐。
陈若兰一路送孟古青到了临川,两个人越聊越投契,一个有心,一个有意,所幸一路结伴往京城走,大概相处了这几日,陈若兰发现静妃娘娘是真帮她在讨好皇上,最初心里的戒备消散不少,又从采薇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这位前皇后在后宫的处境,心里自然就合理化了孟古青的用意——想必是看她还算顺眼,她们两个又聊的好,所以想给自己找个帮手,不至于在后宫茕茕孑立,反正皇上的后宫以后还大有充盈的机会,为什么不找自己熟悉的人呢?
而陈若兰本来也是对自己有些信心的,她是不比静妃娘娘美貌,可这么美的皇后不还是被废了吗?可见在后宫中立足,美貌并不是唯一的。她人不笨,长得又秀气可爱,昨天跟着娘娘一起去陪皇上用膳,皇上总算多看了她两眼,这不就是变化吗?只要她一直跟在他们身边,迟早有一天皇上会注意她的,就算进了京城没办法进宫,但是静妃娘娘说了,可以先把她托付给皇上的姐姐阳娥公主,再由公主举荐,进宫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陈若兰这两日也算是真心待孟古青了。
她还希望静妃娘娘赶紧好起来,好安排她的事情,等她进宫后,再给她一点照应。所以扶桑熬好药送来给娘娘喝,她也跟着来献殷勤,捧了一小碟蜜饯放在孟古青手边,又叽叽喳喳说起沿途的见闻,这还是她第一次离家跑这么远,也幸好哥哥跟着一道的,往后等她生下皇子,哥哥就是国舅……
古代的药,真是一点不掺假的苦,就算是假的,色、味也逼真的可以。孟古青正琢磨着怎么将陈小姐支出去,悄悄将药倒掉,人家自己说着话,不知想到了什么,脸红红的开始发呆了,孟古青趁机便将药隔在身后的桌子上了,扶桑假意去整理茶杯,顺手将药从窗口倒了出去,窗外就是河水,一点痕迹也没有。
主仆俩的小动作完全没被人发觉,孟古青松口气,拿帕子擦了擦嘴角,“陈小姐坐船还习惯吗?明日晚上我们就能进京了,到时候住在公主府上,你不会想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