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冷隐士追求指南(美食)(176)+番外

作者:余默欢 阅读记录

女子本就心细,加之赵芸耳濡目染,手艺比起郑安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贺梅根本不担心食客吃得出个中差别。

就这么一连过了几日,见自己手上那块擦伤只留下淡白色的结痂,基本上已经痊愈,再也在林靖面前玩不了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苦肉计”,贺梅正打算明日自己亲自上阵重新下厨,不想就被客人给尝出来一窟鬼食肆背地里换了厨子。

她跟着跑堂娘子孙月走进大堂的包厢之中,去见指明道姓要见自己的那位食客,没成想竟是之前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严洄。

贺梅:“还以为是哪个闹着要见我,却原来是你?你应该没有吃过我亲手烧的菜吧?究竟是怎么吃出来的?”

孙月急忙低声提醒她:“贺娘子!在你手伤着的前一日,恰巧这位客官来过一次。”

贺梅:“!”不是吧?这人的嘴巴这么刁?她突然想起了他的爷爷严穆。

当初在客栈里,明明她已经手把手地一步步教导了郑安如何做饭,可严穆就是能够一口尝出那不是她亲手做的菜肴。这也能遗传吗?严洄比起严穆,居然也不遑多让。

严洄:“贺娘子做的饭菜比之旁人,有很明显的不同。”

贺梅:“???明明调料的配比、火候,都是我一眼不错地盯着赵娘子做的呀?”

严洄:“色香味触,皆可传情。贺娘子所做的食物,乃是在平和专注的状态下烹调出来的。可你所说的赵娘子不是。”

贺梅:“?!”他们爷孙俩,不会这么神吧?

虽然不同人所做的菜肴,哪怕同样的食材、同样的调料配比、同样的环境,也确实会有细微的差别,可基本上不会有多少人能够吃得出来。

本以为严洄会说火候之类的专业词语,可他却提出了一个就连是她也从未设想过的角度。

严洄:“适才贺娘子言语之中所提及那位赵娘子,在烹制此道四神汤之时,可是想了什么烦心事?”

赵芸做饭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哪里能知道?

贺梅一头雾水地问:“这也能吃得出来?”

严洄:“芡实、莲子、茯苓和山药含有大量的淀粉,单独炖煮的口感显得较涩。贵店为了润滑,可是选择在汤中加入了糟糠氏的肚子?”

猪以糟糠为食,被大越朝的文化人戏称为糟糠氏。

若非在宴请林靖那些宏儒硕学之友的席间听说过,她还真不知道严洄说的是什么。汤中确实放了猪肚,贺梅点点头。

严洄用汤匙搅拌着碗中的那碗汤汁,继续道:“此汤味厚如斯,残余有糟糠氏肚的荤、腥之味,虽常人几不可察,却逃不过在下的舌头。

依洄之见,乃是厨娘心思旁落,处理不周,汤沸之时,撇去浮沫不够精细所致。汤虽出锅,细沫尚存,重融于汤水之中。洄之所以能够尝出此汤非贺娘子亲手烹调,缘由便在于此。”

这样新奇的说法让贺梅耳目一新,甚至情不自禁地挑高了眉毛。

自七夕那日在临江城的街上增长了见识后,她便时不时地去光顾一下同行的生意,还抽空就翻阅从大越朝书肆里买回的菜谱,学到了不少古典的菜肴。

这道四神汤就是其中之一,滋阴补脾,可助瘦人增肥,原是用做给林靖补身子用的。又因成本低廉,可以惠及百姓,所以贺梅便拿来作为食肆这段时间的时令菜品。

得到正反馈的人虽然可以从中获得不少鼓励,可若是听得多了,听得久了,就难以进益分毫。这样精细入微的点评,恰恰是现阶段尝试古今结合,追求以食补身的她最为需要的。

贺梅的眼睛顿时亮了,“方便问下,你要在临江出差多久?可愿意过来食肆帮我试菜?当然作为回报,只要是食肆菜单上有的,你在店里都可以免费吃喝。

还有,食肆本来不再售卖之前我卖给你爷……尊祖父的那些小吃,等你北上归京,我可以破例做些,半价卖给你。”

严洄沉吟片刻,“贺娘子可否容在下思虑后再给你答复?”

没直接拒绝就是有戏,贺梅点点头,兴冲冲地回到后厨。

想起严洄的话,她朝正在做饭的赵芸问道,“赵娘子最近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是不是刚才在煮四神汤的时候跑神了?你只需要回我是或者不是便可以,不必说自己的隐私。”

赵芸一拍大腿:“贺娘子你怎么知道的?常言道,‘白露晴,有米无仓盛;白露雨,有谷无好米’。

这阵子雨下个不停,风雨打得稻谷都倒了不少,又日日见不到太阳,怕是要减产不少。怎地不叫人心烦意乱?”

农民全靠老天吃饭,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收成不好,确实够让人闹心的。还真叫严洄给说中了,贺梅代入赵芸的情绪,忍不住叹了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