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老祖宗在线捶人(27)+番外

作者:小楼夜听风 阅读记录

『卧槽,好好的说什么鬼故事。』

『主播,从面部表情和小动作,没发现穿的痕迹。』

老太太沉吟,“所以你……”

“就像老奴说的,既是让她们认清自身,还有什么比在《律令》中,女孩儿能得到什么来的更真切呢?”韩嬷嬷停顿了下,狠狠心剖解道,“老奴观察过,您家的几位姑娘,林姑娘平日思虑的多;迎春姑娘性子弱了些;探春姑娘颇为强势,却格外在意出身;惜春姑娘还小,可正因为小,偏偏少了些孩子气,胆气小了点。”

老太太道,“接着说。”

韩嬷嬷松了口气,“人往往越是对处境不清晰,对自身认识不清,没有着落,才会胆气不足,才会思虑过多,小心谨慎,也才会越在意某些东西。”

『卧槽,这嬷嬷说得很对啊。』

『林黛玉是寄人篱下,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才会谨慎小心,不让自己行差踏错。』

『惜春虽然是嫡出,但贾珍那个样子,怎么可能对一母同胞的妹妹上心,她住在西院,也算是寄人篱下了吧。』

『探春就很在意自己的出身,甚至有些势利的地步。因为她身为庶出,未来婚嫁全不在自己手上,也不在亲娘手上,而是在王夫人手上。母亲又是个混不吝的,地位很尴尬啊。』

『迎春和惜春有点相似。』

『这嬷嬷还少说了,她们可能不是对自身认识不清,而是没有足够的知识、依据,让她们找到拯救自己的出路。比如探春,其实《律令》中,探春的婚嫁是完全可以由贾母做主,但她平日里对王夫人更为奉承。』

『应该是贾母并不管事吧,所以探春才将寄托在王夫人身上。』

『探春最后远嫁,是因为贾母王夫人都过世了,最后才会得到这么个结局。』

韩嬷嬷见老太太陷入沉思,缓了缓才道,“所以老奴先从《律令》讲起,再从咱们惯常的礼法教导,姑娘们明了了事理,心里有了底气,也自然知晓该如何应对各种场合。”

老太太缓缓点头,“便如此办,要辛苦嬷嬷你们了。”

“老祖宗,您客气了。”韩嬷嬷立时道。

“鸳鸯,将我那对迦楠香珠给两位嬷嬷送去。”有丫鬟立即将韩嬷嬷扶起,鸳鸯应声。

老太太道,“往后你们自管教导,我自是盼着她们能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高估了我自己,以为能讲到贾赦,结果卡得我要死要活~

第13章 穿成贾母的第十三章

韩嬷嬷走后,老太太隔了许久才回神。

就在刚刚韩嬷嬷分析黛玉三春时,老太太的眼中先是几行字,之后陆续走出几道身影,分明便是黛玉三春的未来结局。

再看屏幕上网友的议论,她轻轻一叹,这红楼世界,竟是各个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烦恼,更有看不到的命运,老太太再次有了这个世界如此真实的感觉。

不过很快,她又把这些心思丢在了脑后,收了方才刻意模仿太后而外露的气度,转去了黛玉三春处。

当是时,黛玉三春正在讨论方才韩嬷嬷说的王氏女的事情。

尤其,她们对照着韩嬷嬷留下的《律令》,一个个查找到了相关的律法,才知道韩嬷嬷所说为真。

黛玉联系自身,敏锐地察觉到祖母自母亲去后,急急让她来到贾府,或许顾虑就是父亲再娶,若是有了嗣子,她势必地位尴尬。

而林家几代单传,在其他人看来,父亲再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否则百年后林家绝户,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还有《律令》中绝户的一条:出嫁女无法继承家财,果无嗣子,所有财物将入官中。

日后她若出嫁,父亲又无嗣子,他们林家这一支很可能就会不复存在。

黛玉思量着,这厢探春却是有意在《律令》中翻找起来,直到看到一条,“凡庶出、残疾等,婚嫁时必先言明,你情我愿方立下婚约”。

她不由苦笑,难怪她身边的嬷嬷,私下里总说她庶出的身份,婚嫁会有妨碍,原来根由在这。

两人沉思间,惜春和迎春才结束讨论,迎春感慨,“这王氏女也算是幸运,有父亲为她谋划周全。”

惜春点头,“那两位好友也算是信守承诺。”

正说着,探春将《律令》一丢,“早便知这世间男儿,比女儿家要来的恣意,便是这《律令》出的祸头。”

“便是如此,你丢它也无用。”黛玉接过《律令》,“既然王老爷能从《律令》为女儿谋得出路,想来也不全是绝路。”

探春低头,沉思。

须臾,她问:“你说嬷嬷特特摘了这则讲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