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该点进外卖软件再买一个电子温度计。郑千玉犹豫了几秒,手指在手机上谨慎地划动了几下,点进了一个他在前几日下载,但一直没有点进去的app。
旁白功能报出它的名字:
“Before your eyes”
这个app是视障协会的负责人介绍给郑千玉的,他当时和郑千玉说最近有一个app上架,无障碍功能做得很不错,大家用着感觉都挺好的,问郑千玉要不要试试。
郑千玉当时心想他该不会收了app的钱吧。但他也只是腹诽了半秒,最终还是把手机给了他,让他帮忙下载。
负责人其实是个好人,不可能在干收钱接推广的事情。只是郑千玉患病之后变得小气,心胸并不宽广。
装完之后,他简单教了郑千玉怎么用这个app,郑千玉一一记下。
当天,他仍然婉拒了负责人的好心,回去的时候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坐地铁。
思绪回到现在。
郑千玉捧着手机,快速熟悉它的界面,为了匹配视障人群的使用习惯,它的UI做得很是清楚简洁。
旁听功能按一下读出屏幕上的文字,按两下则是确认点击。
他大致记住了app的功能区,随后点击了“连线”。
“连线”是Before your eyes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使用这个app的用户群体有两大类,一类是视障用户,另一类是志愿者。
当视障用户在app上申请连线时,系统会随机匹配一个在线的志愿者,让志愿者通过视频会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正如Before your eyes这个名字,志愿者们通过软件聚集在一起,等待连线,帮助连线的另外一端看见眼前的事物。
等待连线期间是一段非常舒缓、平静的音乐,有限地安慰郑千玉并不轻松的心情。
郑千玉不知道的是,因为这个app在国内上架的时间不长,推广也才刚刚开始,它的用户数量并不多。
当前的状况是,下载软件的志愿者比视障用户还要多一些。
而在数量不多的在线志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软件的开发者们。
林静松刚开完会,工作室定了咖啡,他拿到手在电脑前坐下,手机响了。
这个铃声是团队一起开了好几次会选定的,因为它非常重要。它务必柔和,使用户感到放松,也务必轻快,给予志愿者一种雀跃的使命感。
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下载了Before your eyes。最近它刚在中国区的商店上架,团队里的华人都切到中文版,等待用户的连线。
他们当然不会在连线中表明开发者的身份,只是进行功能的测试,并进行改善。
每完成一次连线,都能切实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满足感,这也是这个专注无障碍科技的团队的理念之一。
这是林静松第一次收到连线。
他把咖啡放到手边,屏幕上的接听键跳动着,显示“TA需要eyes的帮助”。
在软件中,志愿者的代称就是“eyes”。
林静松点了接听键,连线被接起,显示了对方的视频画面。
那是一块洁白的瓷砖地板,还有一双瘦削的膝盖,包裹在长裤之中。
有部分视障用户在连线的时候往往是无措的,最好由志愿者主动建立交流,引导用户说出自己的困难。
于是林静松先开了口:“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他的语气平常,没有显得冷淡,也并不过分热切。
视频里的镜头动了动,对方听到林静松的声音,也回应了一声“你好”。随后他伸出一只手,拿着温度计,道:
“能帮我看看上面的温度吗?”
用户说这句话时凑近了话筒,声音很清晰。
这让林静松愣了一下。
他很快回过神来,专注到屏幕的温度计上,道:“好的,请稍微转一下温度计。”
对方闻言,转动了一下温度计,因为距离有点远,林静松看不太清。
用户:“这样呢?”
林静松:“温度计可以离镜头近一些。”
温度计很快凑近了镜头,但对不上焦了。
视障用户和志愿者的连线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这非常正常,也需要志愿者更加耐心对待。
林静松:“这个距离很合适,现在可以点击屏幕中间,对焦一下。”
用户点击了屏幕,对上焦了,林静松看清了上面的数字。
对面似乎连续点击了好几次,镜头从后置转到了前置。
林静松看到了用户的脸。
郑千玉正低着头,脸与屏幕平行。他长得很漂亮,漂亮到令人可惜——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样貌而垂怜他。
他确实瘦了一些,眉眼更加分明,头发剪短了,没有染色,发色和眼睛都是墨一般黑。
郑千玉的头上悬着白炽灯,在顶光下,他的大部分轮廓都陷在昏沉的阴影里,光线只落在那一小截秀气而利落的鼻尖上。他抿着嘴,眼睛很茫然,全然不是林静松记忆里郑千玉的神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