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郑千玉教他区分颜料的色彩,他总用一些很美的意象来做比喻,比如一条闪光的、冰凉的河流,一颗正在坠向大地的流星,以及一种强烈的夏日余晖。
对林静松这种在艺术的门外远远徘徊的人,郑千玉从不觉得他无法涉足其中。像一个魔法师一般,他用一些林静松也能够理解、喜爱的风景去慢慢充盈林静松贫瘠的艺术想象。
于是林静松也因此开始理解为什么在郑千玉眼里,看上去像是同一种色彩,却拥有千差万别。
他小心地抚摸这幅画,看到上面油彩涂抹后干涸的纹路。随后,他站起来,手里拿着这幅画,在自己的家中走了一圈,四处环视。
他举起画框,小心地对比了许久,最后将其挂在窗台旁凸起的墙柱上,离自己的书桌不远。
那里是背光处,画很小,掩藏在一片令人安心的阴影之中。林静松工作的时候,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它。
林静松对此感到满意。
他打开BYE,点到那只戴墨镜的雪貂,他准备从下雨天这个角度切入,发起一声问候。
郑千玉正在和李想通话。
李想好像正在开车,他对郑千玉说话仍然温柔:
“BYE要在我们这里办一个展览,想邀请一些用户,你有兴趣吗?”
郑千玉不想再去人多的地方了。他几乎第一秒就想拒绝,李想又道:“我听说他们的开发者会到场,是个挺难得的机会的,你如果有什么改进的意见,都可以直接和他们聊了。”
郑千玉静了一会儿,不知道想到什么,道:“这个软件挺好的,我……没什么意见。”
“是吧?我也是觉得很好,才会推荐给你的。”
“所以。”李想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道:“你会想和我去展览吗?”
郑千玉对BYE的开发者是怀有一些好奇。他没有拂李想的好意,答应了他。
挂了电话之后,郑千玉走到窗前,雨渐渐停了。他能感觉到外面的光线亮了一些。
早上被淋湿的日历干了一些,纸张有点皱了。郑千玉把旧的一天撕下,扔进了垃圾桶里。
第8章
“我想把它们卖掉。”
郑千玉对着手机道。他刚交完今天的工作,正在等工作室确认。
他趴在桌子上,说的话转成文字发了出去,掩藏了语气。
视障用户在BYE收到消息时,即使在聊天界面也会触发提示音,那是一颗水滴落下的声响。
一般来说,志愿者会尽量和视障用户发语音,方便他们收听。
郑千玉认识的这个人,从来没有给他发过语音消息,在连线的时候说话也很少。
不过他发消息的频率可不低,只是都是文字消息。
郑千玉认为那是因为自己大多数时候也只发文字消息,所以他才会这么做的。
他应该是个不善表达,心思却很细腻的人。他可以察觉出郑千玉累了、不想继续聊天的时候。
他同时还是个很坚持的人,因为和一个盲人线上聊天实在乏善可陈。郑千玉的每天没什么新鲜事可分享,有时候礼貌而冷淡,没有表露出要长期维护这段联系的意向。
但只要他发来消息,郑千玉一定会回复,不管过去多久。
这个人好像确信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几乎每一天都有对话。
“为什么?”
他回复得比平时要慢一下,机械音读出他的消息。
郑千玉和他说了自己在关窗时发现颜料的事情,顺便说了自己以前画画的经历。
当然,郑千玉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说得很详细。
“这些颜料很贵,过期了挺可惜的。”郑千玉道,“不如给需要的人。”
他们在的城市有很不错的美院,挂出去应该会有学生买。
“送也可以。”郑千玉笑笑,“几乎全新的,会有人要吧?”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对方回消息的速度比往常要慢很多,仿佛郑千玉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这一点对郑千玉来说很明显,因为在对方回复之前,他也只能等待。
良久,他的消息才过来。
“我可以买吗?”
郑千玉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毕竟看对方的表现,他仿佛是个和艺术无缘的人。
当然,这也只是郑千玉单方面的判断了。
“你也画画吗?”郑千玉问道。
“嗯。”
“哦……”听到这个,郑千玉提起了精神,他对同样是画画的人一向有亲近的好感,因为他们能更容易理解彼此的思想。
郑千玉以前很喜欢和朋友聊喜欢的画家,他们的生平经历,在怎样的境遇下画出什么作品。
现在,出于一些强烈但无用的自尊,郑千玉基本上不联系他们了。他换了手机和所有社交账号,现在只有家人和少数人能联系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