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见过后,宝玉捧着茶道:“前儿兄台说,有件大事,不知是何事?”
原来薛蟠生日那天,冯紫英含含糊糊地说了件“大不幸中大幸”的事,宝玉还记着在。
贾珠曾经告诫过宝玉,要他跟四王八公的子弟都远着些。但是现在贾珠不在家,天高皇帝远的。宝玉早就将贾珠的话抛到了脑后,哪里有热闹哪里去。
近年年成不好,听说先是蝗灾、后来又有涝灾。太上皇寿诞之际,皇上曾大赦天下。听说原圈禁老义忠亲王的府邸,悄悄解了部分禁治。坏了事的老义忠亲王虽然人没有了,但是他的子孙还在。那可是太上皇跟正宫娘娘的嫡孙。若是论血统,比当今的太子殿下还要尊贵。
也不知道冯紫英说的是不是这件事,宝玉想求证一番。
冯紫英顿了顿,笑着道:“你们表兄弟二人都是心实之人,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罢了。若是邀请你们来喝酒,又怕你们推托。我那么一说,你们还信了。”
宝玉心想,也罢,不说就不说罢。反正跟他无关,他又不想做官。每天就想找些乐子而已,眼下的热闹足够把今天填满了。
大家大笑一通,吃酒、听曲、赋诗。
赋诗也讲究,或古诗词、或旧对子,出处不限《四书》、《五经》、及成语典故。
薛蟠忙站起来,道:“我不来,别算我,这不是捉弄我吗?”
云儿将他推着座下,道:“怕什么,总不过是罚上几杯酒,哪里就醉死了。”
诗赋得尽兴,酒也喝得尽兴,看薛大哥作诗闹的笑话也高兴。席上那个唱旦角儿的蒋玉菡,也叫琪官,生得男身女相,端端地好样貌,即有男子的英气,亦有女子的妩媚与温柔。
蒋玉菡随口念了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
薛蟠听了,跳起来说:“了不得,席上没有的宝贝你念什么?该罚该罚。”薛蟠指着宝玉。
蒋玉菡不知其故,云儿便把袭人是宝玉房里人的事给说了出来。
蒋玉菡忙赔罪。
宝玉其实也没有太在意,心想大家大可不必如此。他心中挂念的,只有一人。
出去小解时,宝玉还跟蒋玉菡还互换了系在腰间的汗巾。蒋玉菡给宝玉的汗巾子,还是北静郡王给他的,茜香国女王进贡的,很珍贵。
回去后,宝玉就想把蒋玉菡的汗巾子给袭人。袭人不要,宝玉就趁她睡着了,将蒋玉菡的汗巾给袭人系在了腰间。
袭人心中不悦,外边臭男人的汗巾子,她才不要。若要,也是要宝玉的……但她奈不过宝玉的软磨硬泡,还是将那汗巾子给系上了。
又听说元妃差夏太监,送出来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荣府诸人又一应热闹起来。
李莞本不信这些神神叨叨的繁礼,此时是真心为在南方的贾珠以及林家,求平安。
*
且说皇上近日下令让贾珠返京。贾珠办完手上的事后,来林府问要不要接黛玉跟奕哥儿去外祖家住一阵。
贾珠来到林府,看门老管家道:“老爷去了衙门,太太出城舍粥去了。”
贾珠问:“那你们小姐呢?”
老管家道:“小姐也跟太太一起去了,奕哥儿在屋里。”
贾珠从姑苏到扬州,一路走来,见了不少,有官府舍粥,也有大户舍粥。贾珠心道,姑妈真是纯善之人,此时不得坐视。只是此时夏天炎热,且灾民一道难免有疫病。林姑娘身子弱些,不晓得她现在情况怎样。不过,姑妈是心细之人,定是衡量了林姑娘的状况,方才带她去的。
“可知夫人跟小姐在何处?”贾珠问。
老管家便差人赶了辆马车,将贾珠送去林家在城外的粥棚。
贾珠远远地瞧见贾敏一身素净打扮,在粥棚里来回安排。
“姑姑。”贾珠道。
“珠儿来了。”贾珠来此,贾敏即有些意外,见到他又是欢喜的。
正值夏天,粥棚还是有些热的。
“我在家寻不到姑姑姑父,跟玉儿,便让老管家带我来了。”贾珠道:“天气炎热,姑姑可要保重身体啊。”
贾珠正说着,紫鹃端来一碗消暑的绿豆水给他。“珠大爷慢用。”
贾珠喝了一口绿豆水,道:“比平日喝的多了些药味呢。”
紫鹃本是荣府贾母处的丫头,贾母将她给黛玉后,便跟着黛玉来了扬州。紫鹃见到荣府的人格外亲切,便回着贾珠的话:“珠大爷,这是生地绿豆水,用这个清热消暑可好了。”
贾珠笑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连小紫鹃都出口是药了。”虽然李莞也喜欢在绿豆水里加些东西,比如果干、蜜饯,用以提味和开胃。但加了药材的绿豆水,贾珠还是头一回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