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700)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创业难,守业也难。不管是不是白手起家,你们俩已经是港城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了。”乔启明走进来,身后跟着乔君慎。

“爷爷。”

“爷爷,君慎哥哥。”

崔慧仪和岳宁先后问好。乔君慎手搭在妻子肩上,低头问:“今天感觉怎么样?”

“不好不坏。”崔慧仪太想念没怀孕时吃什么都香的感觉了,就希望一夜之间宝宝长大,让她能快点生了就好了。

乔启明看看正在做菜的岳宁,又看向崔慧仪:“慧仪啊!我和君慎今天去墓地看你外公外婆和妈妈了,告诉他们你怀孕的好消息。”

“啊?”崔慧仪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他们肯定会高兴的。”

“我跟你外公说,慧仪像极了他,把立德经营得比他那时候还好,孩子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乔启明说。

崔慧仪含着泪笑了:“爷爷,那不一样。外公那时候多难啊,而且他在抗战时捐款,在港城沦陷时拿出存在英资银行里的钱全部买粮食救港城的人。他不仅是做生意,更是一生立德。我没有胜过他,他是我的榜样。”

当年港城沦陷时,日本在东南亚战场战线拉得过长,搜刮走港城八成储备粮用于军需。

日本占领港城前,这里有一百六十万人口,大部分储备粮已被抽走。原本港城的粮食很大一部分来自同属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盟军为阻止日军补给,禁止印度再向港城出口粮食。

港城陷入粮荒,当时一袋白糖能换一栋唐楼,马路上饿死的尸体甚至被割肉充饥。

崔慧仪的大姨夫余嘉鸿父母当时在印度加尔各答避难。项立德辗转联系到余嘉鸿的父亲余修礼,通过他的关系买到一些粮食。英国人要求这些粮食必须用于缓解港城人道主义危机。

项立德联合港城华商领袖与日本人谈判。

日本人规定:销售粮食所得必须是军需券。

当时日本人用军需券兑换港币,英国人承认港币与英镑的兑换,日本人再用港币兑换英镑购买物资。

项立德购粮用的是存在海外英资银行的钱,卖粮换来军需券。虽然早有准备,算规避了风险,最终还是把半生积蓄全拿了出来。

“是啊!所以我跟他说,慧仪肚子里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叫项承善,继承你外公的善良德行。”乔启明看着她说。

崔慧仪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她敬仰外公,也以外公为榜样,但是嫁给乔君慎,乔君慎是长子长孙,她怎敢提这样的要求?没想到爷爷主动提出。

“爷爷……”

乔君慎拿出手帕给她擦泪:“孕妇不能哭。”

崔慧仪的眼泪更止不住了。

“是君贤提醒了我。”乔启明看着岳宁,“宁宁的命是她爸爸拿命换来的,而且她的手艺和德行也传承自父亲,该传承下去。我就想你外公也该有传承。”

正在烧菜的岳宁听见这话,其实跟乔君贤讨论孩子随母姓,没想过给爸爸和爷爷传承姓,她就是在说起,嫁人以后冠夫姓,引申到生孩子随谁,是跟乔君贤探讨港城这个地方兼容了封建和开放两种割裂的观念。纯粹就是认为,她不愿意婚后冠夫姓,孩子可以随母姓,她要孩子的冠姓权。

他回来跟他爷爷说了?虽然他借口是要继承她爸爸的德行,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但是能让他爷爷这样理解也很好。

还帮慧仪姐姐争取到孩子随外公姓,这真是意外之喜。

说实话,乔爷爷这代人能接受长孙不随自己姓,实在难得。

岳宁举着锅铲说:“爷爷,您是我见过最开明、最有德行的老头。”

乔启明问:“所以,今天,最开明,最有德行的老头,有老鼠斑吃吗?”

“有啊!”

第307章 招女厨师

第一批来宝华楼进修的厨师,进修期满,回到粤城。粤城二商局举行了总结会。

何运邦、马耀星和罗国强三人,为了谁代表发言推来推去。最后岳宁一锤定音,把马耀星推了上去。

台下坐着粤城各家宾馆、饭店的领导和大厨们,干休所的总厨罗世昌也来了。

马耀星上台,他本就生得端正,这两年在港城做主厨,又赴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进修,如今回来担任福运楼的总厨,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各位领导、前辈、同行,大家好!我是在福运楼刮了三年鱼鳞、做了七年切墩的小厨子马耀星。曾经我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学一身不上不下的手艺,到小饭店做个炒菜师傅。可即便如此,我仍不自觉地拼命练,练得累了,看不到希望就泄气,可泄完气又接着练,到头来不过还是个切墩的。直到宁宁和华叔来福运楼交流。”马耀星望向台下的岳宁,“第一次见宁宁,我脾气不好,说话夹枪带棒,总觉得她是靠家族传承来‘陪练’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