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676)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从粤城回来,港城大学春季开学了,刚进学校,岳宁就遇到了找她谈话的校董,连忙狗腿地过去打招呼:“马教授好!”

马教授笑看着她:“是你去上海和北京宣传我们学校了?”

“对啊!”岳宁笑嘻嘻地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像我的宁宴,我不在港城挖最好的厨师,我也挖不起。我从十亿人口的大陆引入最顶尖的厨师。我就能做港城最好的酒楼。我们港城的十大富豪,有多少老家是大陆的。港城和大陆相连,找大陆最聪明的人来,成果自然出得多。”

马教授看着她,这个小姑娘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最清楚他的烦恼。

港城大学现在面临多重挑战,在整个亚洲地区,日本经济繁荣,日本的多所大学,这些年在国际上的声誉节节攀升,而抓住机会的新加坡,如今也发展迅速,去年,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是雄心勃勃。

最近台湾大学也频频传出与美国的多所高校签订了学术协议。

亚洲其他地方的高校都有政府大力支持,港城现在前景不明朗,本港的学生都留不住,不要说如何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现在看起来,大陆学生倒真是一个很好来源。尤其是,要是多两个像眼前小姑娘这样的人才。

马教授笑:“辛苦了。”

岳宁从背包里拿出一袋茯苓饼:“马教授,尝尝我从北京带回来的糕点。”

“谢了。”马教授想了一下问,“岳宁,你还记得你之前帮助的一对越南来的夫妇吗?你给他们写了一块招牌。”

“记得,我担心他们生意好了,用料变差,后来特地又去了一趟。看到他们那家小店粗略装修了一下,河粉还是那么地道,现在生意很好,就放心了。您也喜欢吃他们的河粉吗?”岳宁问道。

“不是。去年一整年,涌入港城的越南船民大约有十万了,虽然港城只是第一收容港,这些难民会通过港城运往其他难民接收地,但是难民涌入太快太多了。港城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难民。所以现在外面有不少声音要求停止接收难民。”马教授说。

马教授是社科方面的学者,越南难民问题,岳宁也一直关注。

南北越统一之后,北越政府对南越进行清理,当时南越有一百二十多万华人华侨。华人凭着勤劳和智慧,在东南亚相对有钱,也正是这样这些华人华侨就成了被清理的对象,来港的难民有七八成都是华人华侨。

马教授说:“学校要组织一次探访难民营的活动,我想邀请你参加扩大影响力。”

上辈子,越南难民是书上的一个名词。这辈子,岳宁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港城不少人反对政府无条件接收难民。岳宁其实心里也明白,港城很难容纳这么多难民。但是,她也无法支持这种观点,这些难民太惨了,而且大部分是华人华侨。

说到底,这些人跟咱们自己是一条藤上下来的瓜,同宗同祖。

岳宁问:“马教授,那……我们学校是什么立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英国政府承诺敞开港城接收难民作为收容港,政府只能这么做。港大作为官办学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应该配合政府。但是,现在难民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突出,港城不能自顾不暇,这样无限制的接收难民。越南难民问题拷问着港城人的良心,也考验港城人的智慧。我希望这次之行,是开放的,是让大家思考的行动。”马教授问她,“你去吗?”

“好的,我去。您安排时间,通知我。”岳宁说道。

马教授笑:“谢谢你。你再帮忙联系HTV,录制一下内容,制作节目。”

“好的,我联系了,马上跟您说。”

“谢谢了。”

从学校回家,岳宁联系了蔡致远,蔡致远惊异地问她是不是以后打算从政了,才要去掺和这些事?

“滚,就是老师希望利用,我的影响力,让大家了解真相,去思考这件事。”

说完正事儿,

“年二十八有空吗?”

“君贤跟我说过了,新加坡的舅舅和大姨他们都要来你家吃年夜饭。我肯定一起来。”岳宁说。

蔡致远跟她说:“早点来。”

*

巴士碾过泥泞的路面,岳宁看着车窗外,铁丝网围起的区域内,密密麻麻搭满了简易的铁皮棚屋。这些铁皮棚里挤满了近三万难民,多数是从南海漂来的华人家庭。

岳宁下车,跟着马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往里走,混杂着海水咸腥、煤炉炊烟和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有同学已经捂住了口鼻。远处,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蹲在泥地上玩耍,身上的衣服破旧得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