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开始交头接耳。赵佳颖笑看台下:“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翻译服务、国际认证咨询、报关报检指导,这些都是技术活,但内地暂时缺乏专业人才;而港城呢?我们的英语普及率极高,有百年积累的法律事务所、全球认可的会计行、国际质量认证的船级社,这是互补优势。内地有10亿人口的市场潜力,港城有连接世界的通道优势,当内地工厂需要把玩具卖到美国,当内地工厂需要引进德国机器设备,港城就是那个翻译官、担保人、中间商。我们帮内地企业拿到国际订单,帮外国资本找到投资机会,港城的转口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
这场演讲通过HTV财经频道播出,HTV还邀请嘉宾评论。无论嘉宾见解如何,单从几个大学生能写出这样一份研究报告来看,确实彰显了能力。嘉宾们发散讨论时,一位白发老爷子淡淡说了句:“你们说,背靠十亿人口的港城机会多,还是有五千万只袋鼠的澳洲机会多?我的看法,今日移民的人,在十年二十年后,会后悔。”
老爷子的话,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岳宁从未想过要说服谁,她选择公布真相避免误解。至于未来的发展,时间会给出答案。
*
“哈哈哈!‘外来媳妇本地郎’?”刚度蜜月回来的乔君慎指着岳宁和乔君贤笑道。
叶应漪过去敲了一下儿子的脑袋:“有什么好笑的?我和你爸还是‘外来媳妇外地郎’。”
乔君慎仰头看她妈,一脸委屈:“我就觉得很有趣呀!”
“吃饭了。”老太太过来招呼孩子们。
“我去叫大奶奶。”岳宁从沙发上起身,跑到花园里喊道,“大奶奶、军军,吃饭了。”
军军和大黑、小乐一起奔跑过来。两条狗先到,岳宁揉了揉两个狗头。
军军跑过来,岳宁牵着他的小肉手,等着大老太太。
大嫂嫂在宁小厨学习,大爷爷家其他人因有事先回去了,大堂哥也去了粤城秋交会,乔家大老太太留下陪伴孙媳妇和曾孙。
大老太太走过来,众人一起进屋。
岳宁和军军洗了手后,过来坐下。虽然岳宁是大厨,但除非她有兴致主动露一手,否则乔老太太从不让她进厨房。不过老太太对她喜欢的菜式观察细致,岳宁虽是粤城人,却在西北长大,喜欢吃辣,而这种辣与叶应漪喜欢的酸辣又有所不同。
当天餐桌上就有一道加了辣椒的红烧鲳鱼,家常做法,特别合岳宁的胃口。
岳宁吃了两口,乔启明问起这次秋交会的情况,岳宁特地提到大堂哥:“大堂哥英文好,还会德文,真的好厉害!”
乔老太太看向大老太太说:“你大奶奶年轻时可是留学德国的。你大哥哥的德文是她教的。”
“难怪呢!”岳宁说,“大哥哥被领导看中了,这几天一直在上海机械展台当翻译。”
“慧仪,你精神不好?”叶应漪问崔慧仪。
崔慧仪抬头:“可能是时差没倒过来吧?”
叶应漪说:“下午好好睡一觉。”
“下午我要进公司,和宁宁约好了,她帮我试新口味。她现在要念书,时间也紧。”崔慧仪说道。
乔君慎说:“我陪你们一起去。”
崔慧仪微微瞥了他一眼:“不用,我坐宁宁的车。”
吃过饭,乔老太太把叶应漪叫到身边叮嘱了几句,叶应漪走到门口,对正要上车的岳宁和崔慧仪说:“慧仪啊,你们奶奶提醒我,我怀君慎和君贤的时候,特别容易犯困。”
崔慧仪连忙摇头:“妈,不是,真的不是。”
叶应漪也有些尴尬:“我没有催你的意思,只是你奶奶……”
“知道,知道。您和奶奶知道我妈妈走得早,有些事没人说,我不会介意的。您有什么就直说。”崔慧仪说。
“去吧,早点回来。”叶应漪说。
她第一次做婆婆,平时在外忙碌,不像老太太那般细心,刚才还是老太太提醒她,别是慧仪有喜了。
岳宁坐上驾驶座,跟叶应漪挥手道别,开车驶出乔园。她侧头看了眼崔慧仪,调侃道:“慧仪姐姐,你和哥出去度个蜜月,怎么像是‘采阴补阳’了?你萎靡不振,哥哥却容光焕发?”
崔慧仪听见这话,猛地坐直身体,幽怨地看着岳宁:“还不是因为你。”
“我?”岳宁不解,“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度蜜月时我在粤城忙,我们相隔半个地球呢!”
“你出的馊主意。”崔慧仪没好气地说,“你哥又来问我是不是很早就喜欢他了。我就照你说的,狠狠地夸,夸得他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他怎么样?”岳宁问。
“他笑得嘴巴都能塞下一颗苹果,兴奋得不行。这下好了,天天让我重复那些话,听完还拼命折腾我。”崔慧仪靠在椅背上生无可恋,“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