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被翻成日语,那个记者问:“陈大师,那什么是中华料理的上八珍呢?”
“这个就要从八珍的历史说起了……”这位陈大师从周代说起,讲起八珍概念的变化,说到民国,分成了上中下,各八种食材,一共二十四种食材。
他说:“我细数了这么多,你们都听到了,这猩唇是排第一位的珍馐,另外还有,驼峰、熊掌,还有猴脑。但是岳小姐的食材里,这几样都没有吧?用中八珍和下八珍做的菜,实在算不得顶级。”
蔡致远侧头跟她说:“这位老先生是四九年被带往台湾的鲁菜大师葛忠雄。”
岳宁当然知道,四九年各行各业都有翘楚跟着去了台湾,这位能被带走,应该确实是技艺非凡。
岳宁问蔡致远:“我就问你,生吃猴脑你吃得下吗?”
蔡致远露出恶心的表情:“那跟吃人脑有什么区别?”
“就是啊!猩唇根据我读到的典籍,不仅仅是猩猩的唇,而是猩猩的整个头。你吃吗?”岳宁再问他。
蔡致远摇头,不过他又问:“那熊掌总归可以有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岳宁冷然:“港城76年立法保护野生动物,日本73年出台《动物保护法》。全世界都在推进动物保护,虽然黑熊没有列入保护东西,但是我们这档节目影响力这么大,难道还宣传吃这些?我泱泱中华,美食何其多,中餐技法多达五十多种,足够我们展示了,为什么要展现这些猎奇的吃法?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不够你吃?再说,熊掌这东西,就跟法国的膀胱鸡一样,不理解你的文化,电视观众无法想象你在吃什么,甚至觉得恶心。”
岳宁没说日本人接受程度还挺高,上辈子中国在八十年代就立法禁止食用熊掌,日本没有禁,日本就把这道菜给学了过去,加上了适合日本人口味调料,红烧熊掌这道菜在日本的中华料理店一直都有。
“有道理。”蔡致远点头,他跟人说,“打电话给石川。”
接通了石川的电话,岳宁把自己的想法让翻译跟石川说。
石川上一次拍膀胱鸡失败了,听岳宁这么说,他也同意岳宁的说法。不过他也很头疼,他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刚刚我们得到消息,NC看着你的美食节目人气火爆。NC又是我们的对手。他们找了这位台湾的大师,跟我们几乎同时准备,打算在我们直播前一天,做一期中华料理直播,他们将要做满汉全席,一共一百零八道菜,吃三天。我们刚好在他们中间一天。”
岳宁靠在椅背里:“让他们做,他们猎奇,我们广博。各做各的。”
岳宁让人再次重播了一遍这位大师的采访,她仔细看这一段,不太明白,这么一位年纪比她爷爷还大的大师,和自己素不相识,凑这个热闹能有什么好处?
不管怎么样?危机公关要趁早,岳宁接受了TS和HTV的采访。
屏幕里她面带微笑:“我也来谈谈排第一位的猩唇,《吕氏春秋.本味篇》:‘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但是,我见过有详细记录这道菜的典籍,一个就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这么说的:八珍惟熊掌、鹿尾为常见,驼峰出塞外,已罕觏矣,猩唇则仅闻其名。乾隆乙未,闵抚军少仪馈余二枚,贮以锦函,似甚珍重。乃自额至颏全剥而腊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戏场面具,不仅两唇。另外一篇则是说,嘉庆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刘凤诰出使朝鲜,朝鲜王设宴款待,宴席上,侍者捧过一个朱漆圆盘,上面用丝锦盖着,侍者到刘侍郎面前,撩开其丝锦盖头,刘侍郎一看居然是个人头,吓得脸色发白,那侍者割下了头颅上的一片唇给刘侍郎吃,说这是‘猩唇’。这是我唯二看到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历史上确实有人吃,还是一整颗猩猩头颅吃。记载很少,应该是吃的人很少的缘故。”
采访她的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一脸骇然。
岳宁微微叹息:“作为一个厨子,我谨记《随园食单》中说:‘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更何况是为了吃熊掌而杀一头熊,为了吃猩唇而割了猩猩的头颅,为了吃驼峰而宰杀一头骆驼。中华幅员辽阔,饮食文化多样,西北的羊肉泡馍粗犷,江南的桂花糖年糕温婉,四川的火锅带着麻辣鲜香的江湖气,岭南的早茶承载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中华美食既是帝王将相宴席上的珍馐,也是父亲灶台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这是我对中华美食的理解,我用心做美食,不会暴殄天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