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329)

作者:小胖柑 阅读记录

张家老二着急地说:“那时候谁都没钱,我哪儿有钱来接济你们?”

“哦!你也知道我爸死了之后,我们家只剩下几张嘴?那哪儿来张家财产?这些财产不都是大妈挣下的吗?”张安平没给这个二叔好脸色。

“她是张家的媳妇。”

“那你去起诉。就说天祥珠宝是张家的财产,看看法院怎么判?”张安平像是回忆了一下,“哦,对了!战后你把天祥珠宝的招牌作价十英镑卖了,大妈后来花了一千英镑购回的。所以连天祥珠宝这个招牌,实际上也跟张家没什么关系。”

“张安平,你怎么回事?我在帮你和你们亲弟弟。”

“我们快饿死的时候,怎么没见您来给我们一口吃的。”张安平讥讽地问。

“那时候我们一家子也快饿死了。”

“大妈带着大姐也快挨饿,但是她就决定留下我们,在我看来,她肯留下我们,养大我们已经是大恩了,更何况给我们选亲事,她也是挑了又挑。还要怎么样?”张安平看见张安喜,招手让她过来。

张安喜走过来:“二姐、二叔。”

“二叔说要帮安康,说妈的家产都是张家的,应该全给安康。”张安平跟妹妹说。

张安喜笑了一声:“二叔,且不说我们是妈妈养大的,有感情。就单纯说利益,现在妈妈还认我们俩,我们俩是她的养女,还是孩子们的外婆。”

张安喜往傅丹琴那里看去:“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要是妈不认我们俩,这群人还有几个会搭理我们。”

傅丹琴既然称之为传奇,那就是她有一般人没有的能力。即便是张安喜嫁的也是有钱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家跟傅丹琴的身家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他们家很多机会都是因为她是张老夫人的女儿才有的。

“二叔,您年轻的时候挺看得明白,知道审时度势,怎么到了这把年纪就知道自己是张家的家长了?就知道要担当了?”张安喜拉着他转向左手边,“靠着别人吃饭的人,腰杆子还是不要那么硬。”

那是他的儿子儿媳正在跟蔡致远聊天,他的儿子儿媳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营很不错。

“您说没了妈妈的人脉,我们还能过现在的日子吗?您是个聪明人。”张安喜看见大姐在招手,“二叔,大姐找我,我过去了。”

张安平在家做太太,张安喜还在天祥任职,主管珠宝原料采购。傅丹琴把这么一个位子给她,足见对这个女儿的看重。

张安喜走到张安乐身边,两人跟南非的钻石供货商聊天。

张家老二想得出神了,张安平说:“二叔,我去妈那边了,今天这个场合,是我们姐妹俩表明态度的时候。”张

张家老二说:“我跟你一起去。”

叔侄俩一起过去,傅丹琴正在吃刚出笼的汤包,周宣雄问她:“有那家淮扬菜馆的味道吗?”

“有,就是那个很好吃的味道。”

张安平在傅丹琴背后问:“妈,吃什么呢?”

“安平,快来尝尝。”傅丹琴手搭在二女儿手上,“我还没出嫁的时候,粤城里有家淮扬菜馆,老师傅做的蟹粉汤包特别好吃。你周三叔还记得,跟宁宁说了,宁宁找了文婷,从上海空运大闸蟹到粤城,再转到这里,做了这个蟹粉汤包。”

“我也去拿一个。”张安平说。

张家老二跟侄女说:“安平,也给我拿一个。”

张家老二拉开了椅子在傅丹琴这一桌坐下说:“大姐,我跟安平安喜姐妹俩说了。以后你是她们的养母。现在你说不想进张家祖坟了。可您长嫂如母,我这几十年受你照顾,这个情分是实实在在的。以后改个称呼,我们就当成姐弟走动。行不?”

傅丹琴笑看着他,这个老二啊!最懂得见风使舵,都这把年纪了,既然他愿意维护这个体面,她就给他这个体面:“好啊!”

张安平端了两个小盅过来:“汤包没了,要等五分钟,五蛇羹出来了。”

听见五蛇羹出来了,周老爷子立马站起来:“我去拿。”

张安平把汤盅放桌上:“您俩先吃,我再去拿。”

傅丹琴揭开汤盅盖,一碗羹汤上飘着丝丝缕缕的白色菊花花瓣。

“我来港城这几天,吃了好几家蛇羹,那个羹汤汤底,大多是母鸡、筒骨和金华火腿吊的汤底,反而失去了五蛇羹的本来味道。宁宁这个就不一样,以蛇骨为主熬出来的汤底,是当年福运楼的味道。”周老爷子跟傅丹琴介绍。

张安平再拿了两个汤盅过来,给她二叔一盅。

傅丹琴尝一口羹汤,她细细品味,这道粤城里的传统菜,在港城有不少人家在做,家家都号称是正宗五蛇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