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时,岳宁跟宋自强交流了她在福运楼厨房看到的情况。她认为,当前福运楼后厨缺乏积极性,除了罗世昌的问题,还与国营饭店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奖励机制和晋升机会有关。她特意以牛河邦为例,指出像他这样牢骚满腹却颇有本事的人,如果不给机会,只会给其他年轻职工带来负面影响。她建议把牛河邦和马耀星列入第一批去港城培训的人员名单。
牛河邦也给岳志荣磕了头:“志荣哥,虽然你教我的时间不长,可我从你那儿学到的最多。现在宁宁来了,看我生活困难,又要带我去港城。你放心,我会帮着宁宁和宝华叔的。”
周老爷子坐在石头上说:“志荣啊!孩子有出息着呢!你放心吧!”
岳宝华这些天对着儿子的照片说了太多话。他再次擦拭儿子的墓碑,又看向妻子的墓:“阿娣、志荣,我们爷孙俩年年都会来看你们。”
岳宁挽着爷爷一起下山,岳宝华说:“宁宁,等爷爷死了,你也把爷爷埋到这儿,跟你奶奶和爸爸在一起。”
“知道了。我们以后把酒楼开回粤城,一半时间待在粤城,这样奶奶和爸爸就能经常看到我们了,好不好?”岳宁说。
这孩子,总能说出暖人心的话,努力把人从痛苦中拉出来,让人能向前看。
“好,开回来。爷爷替你守粤城的店。”
下了山,车子先送岳宝华去长途汽车站。
岳宁和乔君贤通电话,乔君贤告诉她,港城这类新闻太多,即便他想帮忙延续新闻热度,可现在关注度已经下降,闹得再大,热度也很快会过去。
这怎么行?作为上辈子常在公众面前活跃的网红老板,她怎能让热度在此时下降?到时候反转得无声无息,多憋屈!岳宁连忙让爷爷赶紧回去,并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制造话题。
到了长途汽车站,岳宁送爷爷到门口。才找回爷爷没几天,岳宝华已经舍不得离开孩子了。他伸手摸了摸孙女的脸:“宁宁,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话一出口,又觉得有些多余,孩子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
岳宁笑着问:“爷爷,我是不是胖了?”
天天在一起,岳宝华没太留意,现在一摸孩子的脸,发现她的脸颊丰润了许多,而且不知不觉间,孩子好像也变白了不少。
“您放心吧,我在这儿,天天跟周爷爷一起,喝喝茶、做做饭。就周爷爷这爱吃的劲儿,等您下次见我,肯定又胖了一圈。”
周老爷子听到这话,喜上眉梢:“宝华,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宁宁的。”
“华叔,您放心,她会照顾好我的。托她的福,昨天我炒了比以前大半个月还多的河粉,回家躺床上,腰大半天才缓过来。”牛河邦说。
牛河邦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岳宝华说:“阿邦,我等你去港城。”
“好。”
“那我走了。”岳宝华边走边挥手。
岳宁挥手喊道:“爷爷,到家了给我打个电话。”这一声,让岳宝华眼里再次盈满泪水,这么多年了,他终于又有家人牵挂自己了。
岳宁看着爷爷的背影消失,回到车上。二商局的车子把他们三人都送到了福运楼门口,牛河邦还得回去炒牛河。一想到昨晚颠勺颠到手抽筋,他看到福运楼的招牌就不想往里走,而那个让他如此劳累的“罪魁祸首”还对着他笑,牛河邦懒得再看她。
岳宁跟着周爷爷一起去他家。她是个外来的“和尚”,昨天念了一整天“经”。要是一直在福运楼“念经”,就成了野和尚赶走家和尚,会遭人嫉恨的。
昨天,她让宋局长看到了罗世昌的问题,还利用晚饭时解决服务员和顾客冲突的契机,让宋局长看到张经理的管理水平也就那样。宋局长说要把福运楼当作典型来抓,希望他能成功吧。今天,她还是跟周爷爷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明天再去福运楼待一天。
“阿女,你昨天说用高汤炒扬州炒饭,我今天就想自己试试。”昨天饭桌上,周老爷子就问过她扬州炒饭的做法,记在了心里。他不好意思让岳宁做,那自己做总行吧?现在小丫头说要去他家,那他总能让小丫头给自己做了吧?
岳宁笑出声:“想吃吧?想吃,我就给您做。”
“想想想!”周老爷子连说三个“想”。
“不过有些食材,您家可能没有。”
“老头子我都备齐了。”周老爷子说道。
“真的?”
还真被他说中了,他老人家海参、瑶柱、花菇都发好了放在冰箱里。他又得意地拿出虾籽:“我做云吞面用的。还有花胶,要不要?”
“那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