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百官们也明白了,下令让他们留下的是陛下,沈斓曦做不了主!
……
“运送粮食的时候动作慢一点,有人好奇,就跟他们说这是沈斓曦储粮策以后的第一批粮食,以后大周百姓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是!”
“出宫以后,带着粮食绕内城外城十圈,广而告之!”
“是!”
她今日就要逆转风向,骂名变美名,让天下百姓都记住沈斓曦是让他们吃饱饭的人!
沈斓曦前脚离开,后脚就有圣旨追上。
百官一听圣旨,原本已经走远,又快速的聚拢过来。
“陛下手谕,让国师一同协助沈大人办公!”
百官们互相交换了眼神,回到小内阁关起门来立即低声议论。
“这一手平衡之术,是陛下的手笔!”
“有鬼谷传人盯着,沈斓曦还是被陛下攥站在手心里。”
“就是不知道陛下向鬼谷传人交代了什么,咱们以后说话可要注意一些!”
沈斓曦交代完粮食的安排以后,就去小内阁议事,百官立即分开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沈大人,这是禹州送来的一个案子,上面写道,家中儿子摔伤了腿,寡母把孙女卖了给儿子买药,儿媳得知以后就毒杀了寡母,儿子得知以后,又砍死了妻子,本来案件非常明了,但是此家中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如若把这儿子判死,这个幼童也会因为无人照料死了。”
“禹州那边百姓恳请朝廷宽恕这名男子,民意闹的很大,当地官员特意上书朝廷。沈大人觉得这男子是该死,还是不该死?”
刘明显拿出这个案子,谁都能看得出是为难沈斓曦。
她要说那男子该死,就是罔顾小儿性命。
她如果是不该死,就是为律法所不容!
小内阁的人,全都竖着耳朵准备看好戏。
沈斓曦笑了一声,把奏折接过去,紧接着又道:“卷宗可在?”
刘明新一愣,让人找卷宗给她。
沈斓曦接过卷宗,详细看完案情以后,提出几个疑问。
“卷宗上写着,寡母经常霸着儿子,借口生病让儿子守在房中。然后又经常以各种借口磋磨儿媳,根据卷宗上的书写,这个儿子都知道,并且看在眼里,并未帮助妻子,规劝母亲!”
“这?”刘明新并未看卷宗。
“所以沈大人的意思是罪责全在这儿子身上喽?”刘明新已经找出破绽。
沈斓曦:“是,也不全是。”
刘明新听着她这么说,觉得她有些故作清高。好的坏的,全都从她嘴里说出来了,还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儿子孝顺母亲乃是天经地义,婆婆教导儿媳,也是天经地义。卷宗上所写的都是邻里之言,也不能尽信。”
沈斓曦没急着反驳,继续道:“上面还有这个儿子的证词,这个儿子口口声声维护母亲,却半句不提母亲卖女是错,显然他心里知道母亲是错的,却还是杀了妻子,选择为母报仇!”
刘明新:“那是生养他的母亲,他怎能不愤怒?”
沈斓曦:“他母亲卖女儿时候,他怎么不愤怒?”
“那是因为……那是因为他腿受伤了,家中实在无力承担药费。”这些民间疾苦刘明新了然于胸。
第461章 什么?开办女子学堂?
刘明新气愤道:“都是迫于无奈,是那儿媳太过于狠毒,竟然毒杀婆母。”
沈斓曦精准的指出:“卷宗上写着,那孙女被卖去了青楼。”
刘明新哑声了。
沈斓曦轻笑了一声:“卷宗上还写着,那儿子对此事知情!”
刘明新实在是说不出帮那儿子的话,所以这才是这个案子难办的地方。
“照你这么说,那男子就非得死了?”所以无辜小儿的命,就不顾了。
沈斓曦从上到下,逐一推理。
“母亲把儿子养育大,想要让儿子守着尽孝也无可厚非。儿媳心疼自己的孩子,当婆母的如果没有把孩子卖去青楼,而是卖去别人府上当丫鬟当苦力,甚至是早早的找一户人家让她去当童养媳,当儿媳的也不会下这么狠的手,试问
天下有哪个做母亲的愿意看到女儿在小小年纪就要被人糟践。”
刘明新不语,就是因为在这件事上,谁都没错,所以才难判决。
沈斓曦继续道:“儿子看着母亲被毒杀,一时激愤,下了狠手,也能理解。”
刘明新眼睛一亮,为难道:“让你这么说,谁都没错喽?”
沈斓曦:“恰恰相反,谁都有错!”
刘明新轻嗤一声,这话跟谁都没说有什么区别。
沈斓曦:“当母亲的如果真的生病了,让儿子侍奉站在身前,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是根据证词上所写,这妇人每日都是如此,儿子儿媳下地干活的时候,她每日里跟邻居说说笑笑中气十足,且腿脚十分灵便,气色比当儿媳的气色都好,明显是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