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宰相问道:“殿下可有急事告知?”
太子摇头:“并无急事,知道宰相睡得晚,约宋大人出来闲聊小叙。明日进了城,我与宰相又成了陌生人。”
“殿下是想聊聊在塞北草原的事情?”宋宰相问。
“多谢宋宰相暗中助
我,若不是宰相派了人手,我和那二十来位中原密探恐怕都有去无回。”
宋宰相轻笑:“有什么好说谢的,反正都是自己人。”
“这话在京城可说不得,否则陛下定以为我们有营私之嫌。”太子道。
宋宰相微微叹了一声,京城的水太深,官员之间你争我斗乃寻常事,独来独往的人总是难以立足官场,稍有不慎便会卷入风险之中。
“殿下此次回京算是立下汗马功劳,定如愿以偿。”
太子淡淡一笑:“我这个人素来热爱书画,别人都以为我不通朝政,难当大任。且不说朝廷百官,就连陛下都不看好我。”
此次他主动提出前往塞北重整谍网,就是为了向陛下证明自己,告诉朝廷百官自己并非一个只通书画的无能之辈。
“二皇子心思缜密,朝廷百官多夸他聪明伶俐,陛下听多了这些,难免会动移储之心。”宰相说道,“不过殿下倒是放心,这回皇帝定对你刮目相看。”
其实宋宰相很早就看出,太子并非如旁人所说,是个笨的、蠢的。他只是不露锋芒,等待时机一鸣惊人。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朝中很多纠纷和算计。
太子感慨万千,像是回忆起什么往事。
“我母亲告诉我,倘若二皇子日后得了皇位,我和她定然没有生路。她叮嘱我莫要急着与二皇子抗衡,将所有风险独自拦下。如果她听说了我的荣光,一定会很高兴的。”
“等殿下日后当了皇帝,自可接她回京。”宋宰相道。
“当时你为我母亲求情,陛下可有怀疑你和皇后是一党?”
“或许他曾有派人调查,但我和她并无往来。陛下一定不会知道,我其实是太子的人。”
太子轻笑:“其实你我之间的关系,连我母亲也是不知道的。”
“殿下竟然没告诉她?”
太子摇了摇头:“她一直叮嘱我隐藏锋芒,韬光养晦。我若告诉她我与你是一派人,她肯定气得不行。”
“她既然这般叮嘱你,你当初又为何主动找我,让我成为你的手下?”
“因为我知道,整个朝廷上下,只有宋大宰相看好我。”
宋宰相轻笑,看了一眼外面翻涌的夜色,料想已到子时,过不了多久就该回去了。
“有一件事情,我确实有必要提醒殿下。”他给太子斟上最后一杯酒,“二皇子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放弃的,殿下不能掉以轻心。”
“这些日子我不在京城,二皇子可有什么举动?”
宋宰相想了一想,眉头微皱,而后问道:“殿下可否听说过李长庚这个人?”
“没有。”他摇头,“此人是二皇子的党羽?是为何人?”
于是乎,宋大宰相将这些日子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娓娓道来,从江湖说到官场,从琅琊茶会谈到那场大理寺的官司。
“殿下一定要多多提防,二皇子手底下有金陵李家三千门客,论武功,他们都是江湖中的佼佼者。”
太子皱起眉头,像是遇上了极大的难题。
“这可如何是好,我身边向来只有宰相您一人,哪儿有什么武夫剑客助我?”
很快,宋宰相提醒道:“李长庚有一个弟弟,名叫李长歧。他自称李长安,和户部尚书一家关系甚好。”
“你说李长安?我不但听说过,我甚至还见过他。”
彼时,太子突然想到那日宫中一见,他带着神医李长安参观了东宫画室,直到现在,他才知道那人竟是名满天下的剑客李长歧。
“我听说,李长歧和陈小北武功冠绝武林,一个称为剑神,一个换作剑仙。”太子道,“江湖上曾有传言,说他们是师徒二人。”
“殿下可以约他们同聊一场,只不准,他们愿意助殿下一臂之力。”宋宰相道。
“可是二皇子毕竟有三千人手,他们两个当真能与二皇子抗衡?”太子说得有些焦虑,“更重要的是,陈小北和李长歧曾经同是金陵李家的人,他们凭什么为了我跟李家作对,与二皇子为敌?”
“殿下莫要说得如此武断,他们心中究竟如何感想,不是你我能猜准的。”
太子深深吸了一口气,神情颇有焦灼之意。最后,他叹息,道:“那过些日子,我约他们一见。”
宋宰相点头,将杯中最后一口酒喝完,对太子说道:“时候不早,殿下赶快回去吧,我也要走了。”
第97章 潇湘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