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后,侍卫们依次检查车辆,忙得透不过气。他们身后摆着几张桌子,桌上不少弯刀和匕首,都是些胡人的东西。皇帝陛下有令,朝贡的来使不可携带任何尖锐刀器,如有携带,一律放在宫外的桌上。
太监们拿着花名册,验核来者的部落和地区。来自准噶尔和吐鲁番的鞑靼人来了,太监们勾上名字;来自杭爱山的北突厥也来了,太监们再次勾上名字……
等了大半天,漠南地区的突厥民族就是没来。
太监们百思不得其解,侍卫们也觉得奇怪。该入宫的胡人都已经进去朝贡了,大街上压根儿没有漠南人的影子。
漠南大可汗总不至于把朝贡的事情给忘了吧?
皇帝陛下等了一整天,一整天过去了,金陵城就是没有漠南突厥出现,一个都没有。皇帝陛下顿时明白,漠南的那帮蛮子不准备跟中原民族友好往来了。
朝贡结束后的第一天,文武百官一同上朝,对漠南人不朝贡的事情高谈阔论,一个个唇枪舌剑,滔滔不绝。
皇帝陛下嫌他们聒噪,叫他们有话写折子送上来,于是这天皇帝陛下收到了堆积成山的奏折,说来说去,只有一件事:北方恐有大乱,小心为上,驻军屯田事不宜迟!
……
……
长安医馆的李神医最近每天顶着两个熊猫眼。
自从长安医馆来了两个天天打架的活宝,李神医就没好好休息过,心情自然也糟糕透顶。最近官方传来消息,说税收突然涨了十五个百分点,李长安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他已经很穷了,老天这是要断他活路啊!
尚未找到帮王贤恢复记忆的法子,现在朝廷又要薅走他一堆钱,李长安的黑眼圈快要发紫了。
这一天风和日丽,温暖的阳光照耀金陵城。
陈小北上街买菜回来,见李长安正在书桌前发呆。
“李长安,小王去哪了?”陈小北环顾整个长安医馆,没发现王贤的人影。
小小的长安医馆根本关不住王贤,姓王的一早就跑没了影,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不过还好,王贤每天晚上回来等着李长安给他烧饭,他的行踪至少有一半在李长安眼皮子底下。
陈小北见李长安一直低头不语,料想他心情不佳,他把菜篮子放下来,打趣道:“百姓怎么说来着,李神医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情绪稳得像死水一样的李神医还有愁眉苦脸的时候?”
李长安长叹一声,把桌上的账本扔到一边去:“朝廷突然抬税,我的苦哪里是你们这种有钱人能理解的?”
“你以为尚书府不受打击吗?我老爹那叫一个不开心啊,拨算盘的声音十里外都能听到。”陈小北吐槽。
李长安的见闻大多来自于江湖,朝廷之事他所知甚少。对于这次突然加税,他还并不知道来龙去脉。
“陈小北,朝廷最近发生什么了?怎么突然加税?”
“听说北方可能会打仗,尚未明确。”陈小北兜起一瓢水,缓缓地给窗边的绿植花卉淋下,“漠南明摆着要跟中原绝交的意思。”
朝廷已有决策,下个月中原将派使者前去漠南和谈。如果和谈成功,中原与漠南依然会友好如初,如今征的税自然会以补贴的形式发放下来;但如果和谈失败,这些钱也就没有然后可言了。
“游牧人也真是没教养,动不动就想抢别人东西。”陈小北骂了一声。
“哪里是素质问题?”李长安白了陈小北一眼,“草原戈壁茫茫,冬天更是寸草难生。老天但凡给他们留口粮食,也没人会把希望寄托在打仗和抢夺上。”
说到草原,李长安突然心头一动。
“金陵城有没有卖紫红丸的地方?”李长安问。
陈小北诧异:“紫红丸?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北方的草原上有一种名叫紫红丸的丹药。北方寒气重,这种丹药常用来驱寒保暖,配合着烈酒一起喝下去更有效。此丹药增补元气,活血化瘀,如果在其中灌入灵气再度炼化,别说提神醒脑,记忆力把脑袋钻个窟窿出来都没问题。
这回定然能解决王贤失忆的问题了。
“这种丹药去寒,还添湿气。南方冬天颇为暖和,湿气也不小,金陵怎么可能有紫红丸卖?”
陈小北说得不错,南方大约是不会有这样的东西的。李长安陷入沉思,盘算着怎么把这种丹药弄到手。
“上次我舅舅来信说想我,我倒是可以去他那儿一趟。不出意外,他应该能搞到这样的东西。”陈小北打破宁静。
“你舅舅住在北方?”
李长安这才发现,原来陈小北一家窝子,从直系到旁系,全都是当大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