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呆了呆,她倒是从未想过将迎春嫁给李家公子。
王熙凤见贾母没有反对,便继续说下去:“老太太也知道,咱们老爷和太太的性子,对二妹妹的亲事一直不上心。与其让他们随意指一门亲事,倒不如趁此机会拜托林姑父。就算这一家不成,二妹妹的婚事,也还是拜托林姑父更妥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熙凤又补充道:“老太太,不如,我回去跟二爷说一声,让他亲自上姑父那边去问问。成不成的都看姑父的意思,二爷亲自走一趟,也是咱们的一片心诚。”
王熙凤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要是能接住最好了,就算接不住,也得在林姑父那儿表现表现,让林如海知道,她们夫妇才是真正疼爱兄弟姐妹的。
贾母听了,觉得这门亲事要是能留住最好,毕竟李家底子干净,李公子也确有才华。留不住,也不是她去开口了,索性就交给王熙凤去办。
王熙凤得了贾母的吩咐,赶紧回去向贾琏说了一番。贾琏听了,也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便抽了时间,亲自去了林家。
贾琏来到林府,斟酌着将大妹妹不大乐意的事儿说了,又提到二妹妹年纪也算合适。林如海听闻后,沉吟片刻。
其实,李骏如前些年不能升官,跟曾经得罪了太上皇时候的老臣有关系。如今新皇要重用人才,李骏如升官只怕也不久远了。
而李茗,不只书读的好,人品也是一等一的。
说来也巧,李家二郎李茗,正好要来参加今年春闱,如今已经进京,住在外祖母家中。
林如海想着,倒是可以问问茗儿的意思。虽然迎春比李茗小了差不多四岁,但迎春性子沉静,不爱争抢,说不定,正是良配。
李茗这几日正在林如海府上请教文章,他见林如海不仅仅悉心指导自己的文章,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也十分上心,心中十分感动。
尤其是在林如海引荐下,他先认识了贾琏。他见贾琏容貌气度都不差,言谈举止也颇为得体,心中想来,他那位胞妹迎春,也该不差。
“内人还说,贤弟这般读书人,我们家两位老爷最是喜欢的。若是可以,可否请贤弟到咱们家坐坐,喝杯茶,也好认识认识?”贾琏这话,是王熙凤提出来的,为的是让李茗和迎春能远远见上一面。
王熙凤笃定,二妹妹迎春那头绝不会有意见,而李家这哥儿,只怕见了迎春,也会乐意。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真真是靠缘分的。
就在皇后娘娘的赏花宴前,李家和迎春的亲事反倒是约定下来,只等着李茗春闱之后,李家便上门提亲。
贾赦平日里压根儿不关注女儿的婚事,如今听闻迎春竟然能嫁给一个读书人家,还是个举人,心中很是满意。
毕竟,现如今荣国府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还没想卖女儿呢。
贾赦甚至还主动夸赞了贾琏一番:“瞧着你倒是成长了,知道替妹妹着想,提携妹妹了。不枉我平日里教导你!”
这番话让贾琏听了哭笑不得,心中暗道,这哪里是您的功劳,分明是林姑父的“点拨”和媳妇的“精明”啊!
春暖花开,皇后娘娘的赏花宴,就在明日了。
赏花宴前一天,皇后特意将公主萧琳和黛玉都叫到了自己跟前。
“明日的赏花宴,来的人多,那么些小姑娘,只怕我都记不清,你们两个可得在旁帮忙,将诰命夫人和她们带来的姑娘都仔细记下来,我要是忘了,你们就提醒我。”皇后笑盈盈。
“母后放心,我虽然脑子不灵光,但林姐姐可厉害了。”现在长公主认了黛玉做干女儿,萧琳就直接叫黛玉姐姐了。
到了正日子,各家诰命自然就携带女儿进来给皇后请安叩首。
然后被宫人引往寿安殿偏殿,略作歇息。
黛玉和萧琳就一直侍立在皇后两边,将京中有头有脸的诰命和适龄的姑娘家看了个遍。
公主就不说了,天子唯一的女儿,怎么疼爱都不为过,且公主的婚事,也不是这些人家可以肖想的。
所以黛玉能跟在皇后身边,进宫的命妇们便都对她另眼相看。兼之黛玉品貌本就出挑,许多家里有儿子的夫人太太都忍不住盘算起来,准备瞧着要是过两年,皇家无意,那这样的女孩儿求到自己家该多好呀。
贾母带着探春也来了,得知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因此不少诰命夫人们就都来向贾母打听。
终于所有人都见了一遍,皇后得了个空闲,才笑着问萧琳和黛玉:“可都瞧见了,对哪几个姑娘印象深些?”
公主先开口:“个个儿都是好的,女儿眼睛都看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