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只要萧霆钧坚定站在黛玉一边,那什么事儿都简单了。
黛玉这里很忙,萧霆钧就更忙了,如今天子禅位的意思已经广而告之,除却京城官员,外地三品以上官员中,挑选了一部分表现优秀者,进京观礼,又有藩属国的一些国主,上书表示想来观礼,萧霆钧带着礼部等,忙的是不可开交。
因此这些日子,萧霆钧能按时回德麟宫的日子都不多。
这一日好不容易晚膳时候回来,紫鹃忙让人赶紧布置晚膳。结果萧霆钧用膳的时候,几乎都快拿着筷子睡着了。
黛玉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终于在忙碌了整整快一个月后,到了新帝即位的日子。
第301章 新帝即位黛玉封后
立春这一日,倒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太上皇沿着汉白玉台阶往上走,那十二旒白玉珠帘发出碎玉般的清响。他左手握着玄圭,圭身十二道山川纹路里嵌着经年的朱砂,大臣们站在广场上,全都垂手而立,现场一片庄严肃穆。
"请圣人授圭——"
礼官长喝一声,声音的回响敲打着臣子们的心弦。丹陛下的青铜朱雀突然振翅,两丈宽的翼影掠过新帝的衮服。萧霆钧跪在台阶上的膝盖微微颤抖,镶着九十九颗东珠的玉旒垂下来,在颧骨投下细密的阴影。
看着跪在那儿的萧霆钧,太上皇心底百感交集。
萧霆钧出生的时候,太上皇那会儿还是个王爷。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这可是他最爱的乔氏生的儿子。
萧霆钧生下来的时候可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乔氏当时真的高兴坏了,虽然有乳娘和丫头们,但乔氏对儿子可谓十分上心,真是让她的丈夫,都觉得有些醋了。
若是乔氏还在,看着萧霆钧即位,不知道有多开心。
太上皇的手背擦过儿子掌心时,掌心的温度让他想起当初教萧霆钧写字的时候,握着儿子的手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天”字。
"尔其戒之——"太上皇的声音像青铜磬在雪地里震荡,"社稷重器..."话音未落,太庙方向突然传来三声鸦鸣。新帝看见父亲喉结滑动了两下,玄圭交接时残留的体温消散在风里。
当日光照在玄圭的"兖州"纹路上,朱雀日晷的晷针正刺穿卯时三刻的刻度。
而册封皇后的典礼,在十日之后。
天气依旧有些冷,天将破晓时候,文武百官及外夷使臣就已经从金水桥向宫内行进,进了宫门,便见巍峨的紫宸殿高耸入云,御林军士像钉子似的排列在两旁。
殿前早已设立了一个大祭坛,坛上置放硕重的金炉,其内香烟缭绕。
百官按照官阶和职称,肃然整齐地分列于紫宸殿两边。
五更时分的清风扫着广场上的浮土,也把丝丝凉意吹到文武百官的脸上。
每个人心底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本朝开国以来,这应该是第一次,如此隆重的皇后册封大典。
太庙晨钟撞破第九声时,浩浩荡荡的队伍过来了。持节使官做先导,紧跟着的是光彩斑斓的翟车,后面,跟着鼓吹仪仗队。
旭日东升,霞光辉映。
皇后的翟车缓缓驶来,停下,宫女们服侍皇后走出车子。
头戴十二龙九凤冠,身着金绣龙纹翟衣的皇后,如同披着霞光而来,在她身后,六个小宫女扯着大霞帔的后摆,像大雁尾巴与翅膀似的。
彼时身为天子的萧霆钧坐在殿前高处的御座上,皇后缓缓举步,向他走去。
今日的授册使,正式先皇后的哥哥,吏部尚书李肃李大人。他带着文武百官,跟随皇后敬拜皇帝。再拜!三拜!群雄群雌齐作拜舞,场面恢弘,令人震动。
随着司仪女官抑扬顿挫的指令,正授册使李肃和副授册使杨嬷嬷走到皇后的身边,展开巨大的圣旨。
紧接着,由礼部尚书宣布立后旨意。
而后在全场拜祝声中,圣旨被卷起,交由皇后接在手中。皇后再给了她身后的紫鹃。
萧霆钧起离御座,缓步走下玉阶,走近黛玉,执其手,抚其背,引其上行,直达御座,两人并肩站定。
彼时天子衮服十二章纹中的宗彝兽目在朝阳下忽闪,恰与皇后翟衣上的重明鸟纹形成呼应。
檐角的铁马忽然齐鸣,日晷光影正爬上"永绥吉劭"四个篆字。当礼官高唱"授皇后玺绶"时,萧霆钧突然截过玉盘,玄衣纁裳的广袖在空中划出弧线,十二旒玉藻下泄露的笑意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他亲手将组绶绕过她腰间时,三指宽的蹀躞带竟多缠了半圈,鎏金带扣锁住的不仅是山河地理纹,还有袖袋里那张写着"琴瑟和鸣,岁月静好"的花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