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楼梦之黛玉复仇记(364)+番外

作者:方一宇 阅读记录

“太子妃的祖母,虽然是家中幼女,却最是温柔善解人意的一个人了。老身反倒是年轻时候,脾气急躁,多数时候,都是妹妹忍着让着的。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自己这个做姐姐的,很是不称职呢。”

“后来,老身长到了十二岁,才终于懂事起来。其实母亲待我和妹妹,是一样好的。于是老身这才学着跟妹妹和睦相处。”

“老身和太子妃的祖母,后来就姐妹感情是极好的。那时候父亲在镇江府做知府,时常带了我们姐妹出门。”

“镇江城依山傍水,城墙高耸,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城外的码头繁忙,船只往来如织。一家子一旦得闲,清晨就去看江面上渔船穿梭,时常就在江边买了鲥鱼、刀鱼等,送到临近酒楼做了,一起享用。”

“这样悠闲惬意的日子,一直到老身出嫁,来了泰安。后来,妹妹嫁到了姑苏,跟着他丈夫一直住在姑苏。两家距离实在是隔得太远,平日里只有书信往来,年节下互相送些土特产也就罢了。”

“倒是有一年,太子妃的祖父祖母,竟然一起来了泰安。说是要一起去泰山拜一拜。”

“想来太子妃也才上了泰山,知道那西配殿的送子娘娘,掌管生子,他们夫妻来,正是来求求送子娘娘的。”

“他们结婚五年,却一直没有孩子,家里头自然就着急了点。本来呢,您的曾祖母都想说,给您祖父收个房里人,哪知道您祖父坚决不答应。”

“您祖父祖母十分恩爱,所以您的祖父极力说服了您曾祖父和曾祖母,坚决不纳妾。”

“他们夫妻来泰山拜送子娘娘,还顺道在山东游玩了整整一个月呢。在这儿,也住了十来天,就是住太子妃您住的这个小院子。”

黛玉一听,就明白,是老太太特意安排自己住这儿的了。

“说来也巧,您祖父祖母来拜了送子娘娘,回去的年底,就怀上了您父亲。”

老太太讲起来,还觉得一切就在昨天一样。

“只是你祖母去早早离去,再后来你祖父也思念妻子,几年后也驾鹤仙去了。”

“之后,两家虽有礼节往来,但山高路远,到没能上门拜访。”

“老身家里两个儿子,既没有读书天赋,也没有做官本事,老身觉得,倒不如好生经营家业,以待后人。”

“后来,您父亲去世,其实老身也曾想过,要不要去将您接过来。只是那时候的事儿,有些复杂。”

那时候的事儿,黛玉也知道很复杂,说到底,还是因为荣国府。

第278章 回忆往事记下一笔

老太太说起当年旧事,第一个提到的就是荣国府。

“当年,原本老身想着,到底是妹妹的骨血,直接就让老身那两个儿子去了一趟扬州。”

什么?黛玉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山东有人来?她心中一震,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她一直以为,父亲去世后,除了荣国府,也就林家远房来过人。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那时候,老身的儿子到了扬州,就发现事情不对劲。”老太太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回忆的沉重,“不只是荣国府有人来,还有那金陵地界上最大的甄家,竟然也插手其中。”

甄家?这更是让黛玉意外了。她从未听人提起过甄家与自家有什么瓜葛,父亲在世时也从未提及。她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帕子,心中翻涌起无数疑问。甄家为何会插手?他们与父亲有何关系?

其实当年,林家并非真的没有族人了,虽然远些,但也没有出五服。林家的人也来见过黛玉,但那时候黛玉瞧着外祖母待她极好,又有贾母和二舅舅写给父亲的信,黛玉年少天真,以为自己将来肯定是要嫁给宝玉的。

再加上,当时贾琏亲自来了扬州,帮着黛玉处理父亲的身后诸多事情,黛玉当时伤心欲绝,不曾细细去想去看。

何况,就连父亲,也都错信了荣国府。

“若不是甄家的阻拦,兴许老身的儿子就能进去见见您。”老太太觉得,有些事儿,还是该告知太子妃,免得她被蒙在鼓里,让人给利用了。

“彼时甄太妃还在,甄家在江南可谓是一手遮天。”老太太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而荣国府,虽然是国公府,但到底已经离开金陵多年,且朝中也没有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论人脉论影响力,那比甄家真是弱了许多。”

“您的父亲,同时身为盐政一把手,又兼任兰台寺大夫,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责。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盐政的权力,还有一份极为重要的官员观察录。这份观察录记录了许多官员的隐秘之事,甚至包括甄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