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还是舍不得,可当他对上贾母的眼睛后,就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宝钗心底冷笑,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既然老太太也觉得可行,那孙媳妇就给王妃回个话,也好安排好人手,毕竟要送哥儿去念书,该准备的笔墨纸砚、给先生的束修等,都要提前备好才是。”
贾母点了点头,宝钗就先下去了,宝玉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贾母,一时间心绪复杂。
过完年后,芷哥儿就去了宋家的家学念书,宝玉很是担心,一整日坐立难安。
却不想芷哥儿回来倒是很高兴,因为在学里找到了一起玩的小伙伴。
宝钗还很得意,如今她是日日都会吩咐厨房给孩子做好吃的,还每日都等着孩子回来,问他在学里学了什么,玩了什么。
倒是渐渐一副母慈子孝的模样来,宝玉见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如今天儿还冷,宝钗准备的很是细心,暖手炉子、手捂子等自然是不可少的,还吩咐丫头小厮们,路上也要十分精心,轿子暖暖和和的,可不能冻着了孩子。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的倒春寒来的这么猛,竟然下起了雪来。三月底下雪,十年都不曾有一次了。
芷哥儿回来说起,宋家一个孩子病了,宝钗就赶紧让郎中来替芷哥儿瞧瞧,哪知道当时没事儿,第二日一早,芷哥儿就发起了高热。
郎中赶紧用药,原以为只是普通伤害之症,可哪知道,孩子的高热第二天还不退,宝钗顿时慌了,当即就去请示贾母,看看能不能以贾母的名义,去请个太医来瞧瞧。
贾母心疼重孙子,当然赶紧让人去,可那人回来却告诉贾母和宝钗:“宫里的小郡主也病了,听说情况不好,太医们全都被叫去了德麟宫。”
第230章 女儿生病黛玉忧心
从悦悦开始发热到现在,才短短五日,孩子就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小郡主,变成了因高烧而晕厥,失去了意识的小姑娘。
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蛋儿,黛玉几乎都快落下泪来。她想起当年她的幼弟,也是这般高热不退。
太医院的人也一个一个的十分紧张:小郡主深受天子喜欢,若是这真的出了点儿什么事,他们可就担待不起了,脖子上的脑袋都怕保不住。
其实他们还建议,太子妃不要来,因为他们不敢确定,这病究竟会不会传染给他人——这病与寻常病症不同,太医院最是经验老道的太医,往日也不曾见过。
小郡主旁的症状一点儿也不见,但就是高热不退,普通的法子早就试过了,比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可却丝毫不见效。
但就连皇后都见不得太子妃落泪的模样,一时也没有能够阻止,太子劝解一阵,见妻子执意如此,便也由了黛玉。
不过虽然黛玉心疼女儿,但脑子却是很清醒的,她让紫鹃把德麟宫内伺候的人分为三波,轮班去吃饭睡觉,要确保一部分人醒着随时答应着吩咐。
得了太医建议的皇后,让太监们焚烧艾叶和苍术,装在香炉里,不单单是地面需要,还要安排人脚踩梯子,攀爬到宫殿的各个角落,以确保整个宫殿都能被熏到,如此用来隔绝疾病传染。
这活儿每天都要重复,直到小郡主好了才能停止。
但眼看郡主迟迟不醒,太医院的太医们和德麟宫伺候的宫女太监们全都十分忧心。
医女孟氏忍不住在贺太医面前道:“臣妇在乡野间的时候,听老人说,可以用烈酒擦拭身子,以达到退热的目的,不知道能不能试试?”
贺太医和另一位儿科圣手的苏太医交流了一下,贺太医觉得:“虽然烈酒擦身可以退烧,但小郡主到底年幼,只怕不宜用这样激烈的法子。臣等会给郡主用麦管喂药进去……”
而苏太医则在思索一番后,决定问问太子妃:“臣当初看过医圣张仲景的《疫疠横行》,也曾提到,用酒精退热的法子,虽然小郡主年幼,但臣想,不如斗胆一试......”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黛玉打断,现如今看着孩子这模样,黛玉心疼的不行,当即道:“苏太医,那就试试,出了事儿本宫担着。”
而后又问:“要多烈的酒?”
“普通的酒,只要不是果子酒就行。”苏太医见太子妃如此果断,赶紧就说。
不用黛玉吩咐,紫鹃已经带着人将德麟宫内的好几坛子酒全都搬来了。又赶紧送来了干净的棉布。
孟氏赶紧上前与紫鹃等一起,将棉布裁剪好,然后放在盛着开水的铜盆中,烫了几遍后才捞出来,拧干。
黛玉接过已经在酒水里面泡后拧好的小棉布巾,按照苏太医的指示,给悦悦的腋窝、腹股沟等慢慢擦拭,过了一会儿后,又重复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