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也不知道天子怎么想的,他那边同意了吴贵妃父亲的请辞,转头就让皇后娘娘的大哥,李肃进京,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昨儿长生回来同儿媳说了,母后可是有事儿要儿媳去办?”黛玉忙问。
皇后摇了摇头:“正是要提醒你呢,本宫这个中宫皇后得不偏不倚,你们就不要跟李家走的太近。如今你们夫妻已经够惹眼了,本宫可听说了,你那儿什么人都不见,那些个夫人们可不高兴了。”
黛玉感激皇后替他们着想:“母后放心,我和长生会试着把握好亲疏分寸的。至于那些来套近乎的夫人们,反正我一向都是个不好亲近的,还是保持本色的好。”
皇后见黛玉拎得清,也就不再多说,转而和黛玉说起探春出嫁的安排:“她这边,你得多花些心思,这个姑娘,容貌气度才情都很出色,哎,可惜了。”
皇后和探春几次谈话,很欣赏这个姑娘的。身为不相关的人,皇后这句可惜,已经是难得了。
黛玉心里却是真的悲伤,面上还得克制着应下,皇后带着黛玉去看自己这边单独给探春的添妆,又问黛玉:“清嘉郡主出嫁,亲人到时候在码头相送,玉儿你要去吗?”
黛玉点头,她还是想送探春最后一程的。
探春在宫里,也不过是住几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便到了出发的日子。
十里红毯,若不是和亲,简直是最风光的出嫁派头。
探春走的坚定,也走得小心翼翼。
荣国府的家眷,只能在码头送嫁。
码头风大,在早就搭好的棚内,整个荣国府女眷几乎都来了。
看着身穿大红嫁衣的探春,黛玉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她今日原本起床时候就有些头疼,这会儿吹了风,又这么一哭,简直快撑不住似的。
探春最后朝着贾母磕头后,起身看了一眼黛玉,姐妹二人于无声中诉说了千言万语,然后探春绝决转身,头也不回,一直走上船。
黛玉垂下眼眸,整个人都在发抖。紫鹃心细,赶紧拿了披风,又让春雨去吩咐车夫,等会儿快速将王妃送回王府。
虽然动作已经很快,紫鹃已经提前让人去请太医,但等着回到府中,黛玉还是昏倒了。
太医来的也快,贺太医亲自来的,他进来就先看见怡郡王妃脸色苍白一点儿血色都没有,顿时心道不好。
赶紧上来把脉,贺太医很清楚,现如今怡郡王深得陛下重用,这位怡郡王妃更是陛下皇后都喜欢的,所以自己和太医院都得当心着。
“王妃如何了?”
匆匆忙忙进来的,正是怡郡王萧霆钧。
贺太医不禁想,传言说王爷很爱重王妃,看来果然如此。
第115章 心疼妻子怡王生气
黛玉在一片雾气中,回到了扬州。
父亲在扬州的官邸还是旧日模样,三进小院子的前院儿是父亲的外书房以及待客的正堂花厅偏房,里头的小花圃廊亭布置得很是精巧。
垂花门内就是贾敏和林如海居住的正院,里头原本就种了蔷薇垂柳,母亲让人采买了几颗桂花,栀子,茉莉等,简直是一年四季都有花。
东边小院就是黛玉的,母亲让人搭了葡萄架,夏日里一家人乘凉十分舒适。
初夏时节,母亲正襟危坐案前,一管笔在手中握得笔直,写好了两幅字,父亲替她研墨,桌上摆着的是宋玉兔朝元歙砚,砚背浅雕玉兔朝月,古拙雅致,文秀可爱。用的是断桥残雪诗墨,听说制墨的时候里头加入甘松、白檀、冰片、紫草等,所以用这墨写出来的字,香味悠长。
母亲写了两句诗,是写夏日的,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父亲夸一番母亲的字好,而后表示要亲自装裱起来。装裱的浆糊,父亲还亲自动手。吩咐丫头们到院内烧一个柴炉,用一大锅花椒水煎煮,等着花椒汤煮沸起来,就要往里头撒白面。
夫妻二人扶着一个竹篾条编成的筛箩,一人一头,两人配合默契的筛起来。白面很快就从细得看不见的罗眼里筛下来,月上柳梢,庭院里洒下一片清辉。
黛玉看着看着就流下泪来,因为就是在这唯美画面中,黛玉也记得,父亲母亲都不在了。
一想到他们都不在了,黛玉的心就开始痛起来。很痛很痛,心痛,头痛,浑身都痛。
恍恍惚惚睁开眼,看见的是萧霆钧写满担心的脸,他见到黛玉醒了,终于松了口气,手却还紧紧握着黛玉的手:“玉儿,你吓死我了。”
黛玉这会儿其实还没有真的清醒,皱着眉头说了一声“疼”,吓得萧霆钧赶紧叫太医。
贺太医如今真的见识了一把怡郡王有多疼爱他的妻子了——方才自己已经说了,王妃这是累着了加上心情郁结,等着好好睡一觉醒来,好好喝药调理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