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没有林嘉阳说得那么容易,他们家早有准备移民,但是他却毅然决然加入国家队,跟家里这一个月来基本都在吵架。
不过那天的红色实在太有吸引力,林嘉阳也想试试那天于余口中的“踏实”感。
林嘉阳之前一直只为自己赢,但他总觉得他的胜利是“轻飘飘”的,直到于余在那时候告诉他了这个词。
哪个运动员不希望自己的胜利更有重量呢?
林嘉阳说完,于余脑子里立刻回想起自己披国旗的片段,他嘿嘿笑着直起腰踮脚拍了拍林嘉阳的肩膀:“没错,还是很有眼光的嘛小伙子。”
两个人一直一边做热身一边聊天,直到教练吹了集合哨子才停止对话。
不知道是不是教练组有意,他们两个一直是绑定在一组训练。
于余和林嘉阳也乐得有人和自己比拼,毕竟旗鼓相当的对手,才是促进进步的加速器。
接下来的日子里,训练馆成了于余和林嘉阳的“战场”。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训练馆的窗户,于余已经站在了泳池边,做着细致入微的准备。他仔细地调整泳镜,涂抹防滑粉,然后深吸一口气,跃入水中,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
在水中,于余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流畅而有力。
他专注于自己的每一次划水,力求让手臂入水的角度、力度和速度都达到最佳状态。转身时,他迅速而准确地用脚蹬壁,身体如同陀螺一般旋转,然后猛地冲出,继续向前游去。
自从上次的水性训练之后,于余对“借水”的领悟又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有了“借水”的力度,他在转体的时候加速度更快了。
林嘉阳也不甘示弱,他以其从小扎实的训练基础和惊人的天赋,在泳池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他注重细节,每一次划水都力求完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速度。他的爆发力在这个年纪的国家队队员中几乎无人能敌,无论和谁比,只要出发的时候他都会领先。
训练间隙,于余和林嘉阳也会找机会交流心得。
于余从水中探出头来,喘着粗气,林嘉阳游到他身边说:“你刚才的转身动作有点拖沓,这样会影响速度的。”
这话说得跟嘲讽一样,不过已经深知林嘉阳说话风格的于余明白他其实没什么攻击性。
特别大一只纸老虎。
于余擦了擦脸上的水珠,不服气地瞪了林嘉阳一眼:“你懂什么,我这是在保存体力,后面才有力气冲刺呢!而且你那个破转身技术还不如我呢。”
林嘉阳摇了摇头,认真地解释道:“我舅舅跟我说,转身和蹬壁的动作要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提高速度。你试试看。”说着,他示范了一个的转身动作。
跟全国大赛的时候比,林嘉阳的转身技术确实有所提高,他在水里的身体轻盈地旋转,然后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于余看着林嘉阳的背影,摸了摸下巴。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跃入水中,超过了林嘉阳。
林嘉阳从水中冒出头,看着已经超过自己的于余沉默了。
这个家伙身高抽条之后,好像游泳更快了!
说好的发育期呢?
*
国家队里面也会有小团体,几个平时玩得好的运动员聚在一起训练很常见,于余和林嘉阳因为之前认识,年龄相仿,他俩又和国家队其他人都不算熟悉,所以自然凑在一起。
只是郑何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匹“独狼”到底是怎么被其他人跟他们两个划分在一起的?
郑何云左看看正在擦泳镜的于余,右看看训练完正喘气的林嘉阳,郁闷的把头埋进水里吐泡泡。
所以他到底是什么时候被这两个人缠上的??
他们正完成了一组高强度的自由泳训练后,靠在池边休息。
于余和林嘉阳都是中短程自由泳的选手,他们的耐力都不如可以游长距离项目的郑何云,选拔赛在即,两个人自然想来他这取取经。但是郑何云这几天一看见他俩就躲,所以于余和林嘉阳商量了一下,把人正正好好堵在泳池里。
左右为男的郑何云:……
于余喘着气,看着郑何云提问:“大云,我发现我在长距离游的时候,呼吸节奏总是容易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谁是大云啊!我跟你很熟吗!”被迫变成吐槽役的郑何云吐槽完,沉默了一下,还是想了想,认真地回复:“其实,呼吸节奏乱很多时候是因为体力分配不均或者心理紧张。你可以试试在心里默数呼吸次数,比如每划三次水换一次气,这样慢慢就能找到节奏了。还有,长距离游的时候,要学会放松身体,不要一直紧绷着,这样也能节省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