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倚天之造化偏有意(24)

作者:想换义体 阅读记录

原本有意言和的白眉鹰王殷天正看到他们几十年间依旧没半点长进也是大失所望,欲合力营救谢逊之事就此作罢。

至此,明教三方势力就在落脚的峰州城外大斗起来。还有平日里与他们积怨的门派,也趁势发难。杨逍手下的四门、五行旗与天鹰教都死伤惨重,未到了怨大会,明教就折损过半。

因峨眉未至、武当轻视、明教又是这番乱局,华山昆仑崆峒三大派与其他中小门派都觉报仇或夺刀有望,倒少了许多在大会前偷入少林寺之人。

就这么到了了怨大会当日,武林人士鱼贯而入少室山,竟达数千人之多。若不是少林寺向来香火鼎盛,还招待不下这许多人。

少林寺此番是欲还天下武林宁静,因此一早拟好了章程。待群雄落座,谢逊便也现身。与他有仇的,见他出现当下就要动手,被少林武僧一拦,又看出他已瞎了双眼,倒是都冷静下来。

谢逊将他与成昆的恩怨一一道明,只是隐去了张翠山一家三口之事,推说王盘岛当日被殷素素打瞎了眼便不知他二人去向,又编造了这十年间独自养伤的故事。他将那屠龙刀的碎片拿出,道是成昆找到他之后,不知如何将刀身毁了,他只能摸到这点碎片,其余的不知所踪。

那碎片便由少林寺一名圆字辈僧人接过,捧着轮番给群雄查验。

谢逊接着又道大仇得报之时,他也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便投身少林欲还了这身血债。与他有仇怨的,尽可上前报仇,要杀要剐他绝无怨言,也希望明教兄弟不要为此与他人为敌。说完,他就自废了一身武功。

就这样,谢逊就如原书中所写一般,只受了些不痛不痒的伤和唾液,将他的债还了干净。空智大师到底也没有如他先前所说,要替空见打谢逊十三掌。谢逊便当场受了剃度,拜入佛门,从此再不理江湖中事。

许多人欲抢夺的屠龙刀,只剩那一小块碎片,也全然失了用处,就这么留在了少林寺的库房中。

一场盛会,无人伤亡,就这么平安度过,倒真应了住持空闻大师所起之名。

第17章 哪得庙堂安

或许是受谢逊感化,从少室山下来后,明教暂且停了内斗,合力寻找杀害韦一笑之人。

但韦一笑行事本就隐秘,城中都找不到见过他的人,更遑论找到仇家。

明教来这一趟,少了两位法王,旗下精锐折损大半,士气大减。

天鹰教仍回了江南。

五散人与五行旗心中存着气,越发不满杨逍,要将光明顶七峰十三寨一分为二,削弱杨逍权柄。杨逍心高气傲自是不愿,甚至放言五散人与五行旗中无人能担当大任。

双方真就在光明顶划开了地盘,争斗不休。

张翠山一家回到中土是在少室山了怨大会的两个月后。

因谢逊之事已了结,如今江湖上还在寻找他们的就只有武当派与天鹰教。

平安上岸后,殷素素很快找到了当地的天鹰教驻地,一家三口先回了天鹰教总坛去见殷天正。几日后,一家三口北上少林寺,去见了谢逊。之后又带着天鹰教备下的厚礼,由殷野王一路护送三人到了武当山。

俞岱岩与殷梨亭对此有何反应外人不得而知,但殷素素上山之后还未离开武当,可见目前张三丰或是宋远桥对她并无恶感。

这第一道难关,保住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性命,总算是跨过去了。

但今后会如何,或许就再也不能从书中找到依据,只能见招拆招。

看完江湖逸闻,赵敏又翻看了山庄、客栈与镖局的账本,觉得甚是满意,也对他们彻底放心。

离家一年多,也是时候回去了。

赵敏将各处事务都安排妥当后,带着冯琦回了大都。

转眼又是六年过去。

这六年间,江湖中没什么大事发生,都是些小打小闹。

但朝堂之上却越发凶险。

当今天子庚庆帝非太后亲子,登基后十年间朝廷一直被右丞相伯宁与太后把持。

伯宁大肆培植党羽,权势熏天,近来甚至对皇帝都颇有不敬。

庚庆帝疑心他要与太后一道行废立之事,寝食难安。

汝阳王接到密旨亦是深感为难。

枢密院知院中有人早早投靠了伯宁,禁军五卫中也仅有三卫忠于皇帝。

若是伯宁真要逼宫,实在是胜负难料。

稍早前汝阳王与两位平章政事密谈,为今之计唯有下先手将伯宁除去,再剪除其党羽。只是伯宁为人谨慎,无论在府中或是出行,戒备都极为森严,实在难以得手。

密谈后他还在府内书房中苦恼,赵敏给他捧了盏茶进来。

汝阳王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道:“你阿娘都说了几遍书房重地,怎的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