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公务员捉妖日常(19)

作者:巨型野兔 阅读记录

舒慈将高湛的故事掐头去尾,自然也是不提牡丹变成巨虫之类的事情,简短道:“玉莲,我们查到,真正要与牡丹私奔的人,是中书令高府的公子。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而且,他现在也疯了。”

玉莲惊讶地啊了一声。

舒慈又将牡丹的身世告诉了玉莲。

“……所以,姐姐她并不是故意骗我,而是怕别人知道她是倭国留学僧的女儿。”玉莲想到这里,不免又为牡丹心痛不已。

舒慈点了点头,诚恳地问道:“玉莲姑娘,还想请问,牡丹姑娘是否提起过一位来自倭国的客人?她曾向高公子说过,这位客人要将她接回倭国。”

玉莲努力回忆,摇了摇头。

“那牡丹姑娘还有没有提起过什么别的人?或者,还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玉莲仔细思索着,灵光一闪:“舒姑娘,我忽然想起来,牡丹姐姐确有一处与我们旁人不同。

“我们平常管教十分严格,很难离开拂花楼。唯独每月逢八这几天,我们可以出门。一般,我们会去寺庙,祈祷诵经,听僧人讲经说法。

“拂花楼的其他人,总是结伴去平康坊净土寺,这样礼佛完毕后,还有逛街游玩的时间。

“可是牡丹姐姐不同,她总是一个人去善和坊。每次一来一去,就要花上一天。我以前问过,为何姐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只说,那里的神仙更灵。”

“那你可知道那地方在哪?”

玉莲摇摇头:“姐姐没有提起过具体的方位……不过她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一家胡饼。她说这是全长安最好吃的胡饼店买来的。”

***

善和坊离鸿胪寺不远,正是长安外国人聚集的区域。

长安像是一只巨大的万花筒,不仅聚集着不同民族的人们,还聚集着世界上东南西北的各色美食。

那长安第一的胡饼店并不难找。

现在刚过午饭,店面门口仍是大排长龙。

舒慈挤了进去,买了一只胡饼,又和老板打听起了牡丹。

果然,大胡子的胡人老板对牡丹印象深刻。

这名美丽的女子,每月逢八,下午时分便会来买两只胡饼,每次都从胡饼店对面一天狭长的小巷而来。

舒慈吃着胡饼,顺着老板指的路往前走。

她一会掰下来一小块喂给肩膀上的三宝,一会掰下来一小块扔给跟在脚边的敖瑞。

三宝吃饱了,一个振翅,飞到空中,盘旋了一阵又落下来,说前面一处地方颇为奇怪。

舒慈跟着它,走到那建筑门口,立刻就明白为何三宝说颇为奇怪。

那房子的大门与长安别的建筑无异,只是大门外面又有一个大门。

不,说是大门并不准确,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开”字形的门框。那门框漆得漆黑发亮,将本来的大门框在里面。

此时,大门敞开,可以看见里面的庭院。一群人聚在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用倭语低声交谈。

庭院正中放着一个神龛,雕刻繁复,装饰精美,可是龛门紧闭,不知道里面所供奉的为何物。

几个人聊完天,便依次上前,对神龛鞠躬三次,拍了三下手,虔诚地祈祷起来。

正当舒慈踌*躇之际,一个老妇人进来了。或许她以为舒慈亦是前来祈祷的人,双手放在膝盖前向她鞠躬,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倭语,做了个请的手势。

舒慈假装听懂了,频频点头,给身后的敖瑞和三宝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在外面等候。然后,跟着老妇人进了庭院。

老妇人领着她走到神龛前,先是自己鞠躬三下,又击掌三次,双手合十祈祷后,将位子让给舒慈。

舒慈一时拿不准是要装模做样地拜一拜这个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还是直接亮明大理寺查案正身。

正当她犹疑之时,一个熟悉的人影倏地从她身后窜了出来。

只见那人大步上前,“哗哗哗”地鞠了三次躬,又“啪啪啪”鼓掌三次,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右手一伸——

杜月恒竟把那神龛的门打开了!

怎么又是你啊!

不等舒慈吼出声,那老妇人一声尖叫,几个倭国壮汉冲上来将杜月恒团团围住。

舒慈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听到他们不时高声发出卷舌音,听上去极为愤怒。

杜月恒被围在中间,一直摆手,“别误会啊,我真不知道你们这是个什么东西!……哦哦,这个不能开是吧?那我关上行了吧?”

说罢,转身又想去关神龛的门。

这下好了,一个壮汉冲上来就是死死抓住他的手。

“哎哎哎,痛!别动手啊!有话好好说啊!不行我就报官了——舒慈!!你别光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