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市井日常(95)

作者:东边小耳朵 阅读记录

岑娘子和于娘子关系好,又兼是个柔和性子,忍不住为其说话,“那是于娘子夜里念叨了句想吃柿子了,他是个孝顺孩子,偷摘柿子也是误会,他早和方婆婆的孙儿说过了,人也答应了,谁知道方婆婆的孙儿上茅厕去了,方婆婆又突然回来,这才一时闹了起来。

“他被于娘子罚跪以后,也没有心生芥蒂,照样和方家孙儿来往,帮方家干了不少活。方家孙儿受欺负,就是他出的头。”

对于岑娘子的解释,元娘没有被说服,她摇头,“也许他没有坏心,但本来可以避免的事,因为冒失而发生了,这样的性子,对周遭人而言不是很辛苦吗?”

还没等母女两个人辩驳出个究竟,主人就来了。

果然,背后不能说人。

他虽然撑着伞,但风大雨大,而且自己也不注意,所以肩上被打湿了,束起的头发上都被挂了不少雨滴,但他也不在意,甩了甩头,把雨珠子甩出去,那样子莫名像他家猫刚跑进陈家院子里做的动作。

都是一样的甩水珠子。

元娘拽了拽岑娘子的衣袖,挤眉眨眼,像是再说“猫似主人型没错吧?”

岑娘子温柔地横了元娘一眼,怪她促狭,但在人前没说什么。

他一进门就咧嘴,露出大白牙,笑得粗粗咧咧,莫名有种爽快直率的莽感,“王婆婆,我家乌嘴是不是跑您家来了。”

王婆婆说不清好脾性还是坏脾性,对徐承儿这样识礼的小娘子就是慈眉善目,对头脑不清楚的泼皮,她能泼辣到让对方哭着喊祖宗,而像阮小二这样的顽劣少年,没犯到她头上,她倒是不至于发火,可也没什么和蔼神色。

她只是如往常那样板着脸,淡淡道:“你往堂屋那看一眼不就知道了吗。”

阮小二也不生气,仍旧是笑哈哈的,没心没肺,继续搭话。

王婆婆忙着腌东西,没怎么理会。

倒是岑娘子,因为和于娘子玩得好,主动去打招呼,还拿了块玫瑰酥饼给他。

这玫瑰酥饼是之前陈括苍同窗送来的樊楼点心之一,香甜酥脆,与常见的内里口感松软饼子不同,每一口都酥脆得掉渣,咬开以后花气香浓。

元娘跟在岑娘子身后,帮着倒了碗热水。

点心嘛,纵使不配茶汤,也得配水,否则再好吃也容易腻。

阮小二看到岑娘子身后的元娘,眼睛霎时亮了,在阴冷昏暗的雨天如一轮炽热烈阳,难以忽略。

但他很快又挪开目光,像是那边有刺一般,连瞟一眼都不大敢。

他转移注意,看似很专心的和岑娘子说话,说了好些,也有来有往的样子。

然后不知过了多久,他忽而端正,状似极为不经意的瞥头看向元娘,只是随口一提般说道:“我家猫嘴上那撮毛黑,所以叫的乌嘴,你家猫也嘴上那撮毛是金色的,倒不如叫金嘴,它们本就是一母同胞的至亲猫,如此一来,外人一听就知晓身份。”

元娘不大满意,面上也不藏着,直接了当道:“不要,我不喜欢,金嘴一点都不好听。”

而且小花和大花也是一家人,这名字很合宜啊。

元娘莫名自信,才不会为此纠结。

被元娘呛了声,阮小二面上半点难堪不愉都没有,他竟只是窥着她的面色,一味附和,“你说的对,还是小花好听。”

他不敢和元娘说话太久,又问起岑娘子在做什么,岑娘子把元娘说要给猫儿做衣裳的事说了,阮小二陡然兴奋,积极主动的让岑娘子去寻他娘,他娘一定能缝得别致好看。恰好他家也有乌嘴这只猫,能顺手把乌嘴的份也做了。

听了阮小二的话,岑娘子遂决定拿去找隔壁于娘子讨教一二。

于娘子就是阮家两兄弟的寡母,比岑娘子略大几岁,是个绣娘。

岑娘子和元娘以及王婆婆说了一声,拿着衣裳布头就想去阮家,阮小二自然也不好多留,只能带着岑娘子去家里,临走前,秋雨如断断续续的丝线,他回头望的目光也被湮灭在密密麻麻的雨里。

阿娘不在家,犀郎也不在家,阿奶又不让她干活。

陈元娘想了想,去阁楼上把自己的书给拿了出来,她在阿奶的教导下,勉强能背一半的《三字经》,字倒是不认得几个,干脆拿着书边背边认字。

“人之初,性本善……”

郎朗的读书声,从阁楼落到院子,再传入淅沥沥的雨中。

经过昨夜,元娘立志自己也要做个能侃侃而谈的耀眼的人。

*

元娘的劲头上来,读书的热情高涨,甚至都不怎么去找徐承儿玩了。

当然,也有连日秋雨,出门免不得沾上沾上一身泥泞的缘故。

不知不觉,天就晴朗了。

上一篇: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 逃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