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市井日常(4)

作者:东边小耳朵 阅读记录

于是,她从背篓里拿出手肘长的小锄头,换了用具,牟足了劲,一心挖野菜,还总抢在吴桃娘前面挖到。忙活了大半个时辰,背篓已经半满,是所有来挖野菜的小娘子里收获最丰的。

看自己连挖野菜都比不过陈元娘,可把吴桃娘气得直跺脚。

好在她家比陈元娘富裕多了,吴桃娘如此安慰自己。

而元娘正悄悄挖两株竖起的绿色小花的根茎,不同于挖野菜时的张扬,直到把根茎放进背篓,表面也野菜覆盖,她才松了口气。这玩意她有印象,之前在街上看到有人卖药时炫耀过,好似是叫三七,价格不菲呢。她也不知道自己记没记错,左不过挖了去问,横竖没损失。

她眼睛则巡视起周围,想看看能否再多挖一些,这可比野菜值钱。结果,她却意外望到山下自己家门前聚集满了人,后头的人排起了细长的线,还有牛车?

这是怎么回事?!

家里莫不是出事了?

她何曾见过这阵仗,也顾不得其他,和左右的小娘子说了一声,跑也似的往家奔去。

才到家门就察觉到不对,这些人怎么往她家院子搬东西呢!

说是院子,实在恭维,其实就是些木头棍子打到地里,用藤蔓围了围做成的栅子,两边种满了菜蔬,中间的土垒平,又嵌了几块石头,如此雨天也不至于鞋陷进土里。

这简陋的院子,却堆满了箱笼、篮筐。

元娘家是买不起瓦片铺房顶的,就是扎了些茅草,风一吹就有几根茅草往下落,正好落在打了漆的实木箱子上,多少有些滑稽。见到这一幕,元娘下意识手出汗,脸上似火烧一般。

好在她看见了阿奶,像是找着主心骨一般往上凑,蹑蹑地,小声道:“阿奶,怎么了?”

平日里没事都能火冒三丈的王婆婆,此刻却平静得吓人,唯独脸上松弛的肉紧绷着,混浊昏黄的眼珠子盯着面前的下人,语气平稳中透着些冷淡,“魏家来退婚了。”

第2章

因着多年从未有过音讯,陈元娘对所谓自幼定亲的未婚夫婿是半点不清楚的,只隐约知道有这回事。她也不知道对方姓甚名何,但前来退婚的……

恐怕也只有她身上这门婚事了。

输人不输阵!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元娘立刻挺直腰板,系头发的桃红色丝带也跟着高高飘起,她仰着下巴,娇俏的小脸神色凛然,“哦,那院中的这些物件又是怎么回事?”

她阿奶打遍全村妇人无敌手,她也无师自通,知道气势的要紧,纵使对竹筐里装着的火腿、腊肉垂涎得直想咽口水,也仍做出目下无尘,仿佛全然不在意的模样。

她说话的语气,像是在问路边的一块石子,任谁也看不出她半年没闻过肉味了。

这倒是叫她们跟前站着的那个婆子好生讶异,说是婆子,也不过四十许的年纪,身上穿着雀鸟戏石榴花纹的水青色对襟长褙子,头上虽是简单的带尾束髻,可中间那花蕊红珠挑心簪竟是足金的!不经意间动作露出的手腕也戴着半寸多宽的雕花金镯子。

凭她这身装扮,举手投足的气势,说是县令家的正头娘子都有人信。

她见元娘开口了,便觉是契机,手交叠置于腰前,屈膝行礼,跟着笑了一声,开口道:“我们夫人知晓女子被退婚后不易,又顾念两家昔日情谊,想来陈官人故去后,孀妻弱子生活不易,乡野之地定然缺衣少食,便备下薄礼,些许衣食,还望笑纳。”

那婆子说着,也不理会她们是否回答,只扬手拍了拍,她身后的下人便把堆满院子的箱笼依次打开。

一时,简陋粗野的院子华光隐现,照得人脸上光影闪动。这句话是写实,而非浮夸。

箱子里装的竟全是绫罗绢纱,虽不知是不是时新的纹样,光看色泽都是极为好的,要知晓市面上绢一匹都要七八贯,其余料子便宜些也要每匹一到五贯。这堆的,哪是料子,分明是满箱钱财。

不仅如此,几个婢女手捧托盘,依次上前,站定在元娘和她阿奶前边。

随着婆子一扬手,托盘上的雕花红木小盒悉数被打开,里头竟是各色头面首饰。有上首是鸟卵大小的珍珠步摇、青玉莲花冠、嵌龙眼大小的红宝石石榴分心簪、纯金的蝴蝶戏蕊钗……

物件多也就罢了,还件件名贵不凡,随意一件首饰都够元娘全家衣食无忧吃上三五载了。

元娘的阿奶王婆婆仍旧是先前的面色,辨不出喜怒,纵使绢帛华美,首饰昂贵,光照到眼前,连眉毛都不动一下。

元娘年纪小,再怎么强装气势,可打小没富贵过,不可避免被晃花了眼,惊叹得忘了呼吸,好半晌才在阿奶的拧手肘下回过神。

上一篇: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 逃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