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市井日常(212)

作者:东边小耳朵 阅读记录

元娘则是疑惑在心,喝茶汤如同灌水。

最后两人实在喝不动了,让店里的小儿子把点心吃食什么的装起来,放到食盒里,她们带回家去,改日再把食盒还回来。

元娘从蒲团上坐起来的时候,甚至能感觉到肚子里有水在晃,一摸圆滚滚的肚子,后知后觉,自己怎么喝了那么多,她连走路都得小心。

这还挺有趣的,元娘没忍住蹦了蹦,真的晃动得更厉害了。

她乐不可支,笑得弯了腰,拉着万贯也试了试。

元娘哈哈笑着,语气仍带着点惊奇,“是不是,能感觉得到水在晃!好稀奇,怎么回事,怎么不小心喝了这般多,要不是茶粉没了,说不定还能往下灌。

“你说,那我是不是会重得起不来?哈哈哈哈!”

有时候年少是件极好的事,再小的事也能乐上半日,尤其是与好友处在一块,不论什么情形下,都好似阳光明媚,说不完的笑语欢声。

还得是小娘子。

万贯受其影响,也不由得抿唇低头笑了两声。

万贯瞥着自得其乐的小主人,心想,她要永远永远陪伴在小主人身侧,盼她永远如此喜乐,陈家都是好人,她们都该有好报。

*

元娘还不知道万贯想的这些呢,她拎着食盒,先去找了徐承儿,分予她一些,两人一块吃了会儿点心,又开始闲话。

尤其是昨日的王霜娘的事情,今日已经是大街小巷人尽皆知,众人都对此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徐承儿爱跟着徐家阿翁听市井逸闻,知道的还有更多些。

“听闻此案已经呈到御前了,朝臣也是争论不已,大致而言,一边人说其情可悯,留下性命流放即可,一边人说该杀,不杀无以教化民众,这可是忤逆人伦的大罪。”徐承儿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

她又问元娘怎么看。

元娘摸着白嫩的下巴,凝重认真道:“若叫我觉得,不该杀,她是为母报仇,此不为人伦天理吗?

“但是,依律法而言,朝廷恐怕会杀她,不杀无以镇民心,若人人效仿,私仇己杀,又要律法何用。昔日春秋战国,游侠之祸,看似仗剑行义,实则多借机杀人,强杀弱,恶渐起。不论如何,朝廷都不会叫私杀仇怨的风气兴起。”

徐承儿听着,伤心叹息,“那王霜娘好生可怜,她才十二三岁呢。”

“是啊。”元娘也跟着叹气,为王霜娘可惜,她道:“也未必是定论啦,都是我的猜测,兴许官家仁善,就赦免了她。”

那么年轻的生命呢。

元娘和徐承儿一块感叹了会儿,正好徐家快吃饭了,元娘就告辞回自己家,却见阿奶并不在家。

犀郎也不在,他去上学了。

岑娘子见她回来,给了元娘二十文,交代她自己出去吃,或是在自己家的铺子里吃点。

至于岑娘子,她和隔壁阮家的于娘子约好了,要出去吃斋饭,上午去庙里上香的时候,就交过钱了。就是为了等元娘回来,交代一声,免得让元娘回来一个人见不着害怕,岑娘子才拖到现在。

她到如今还记着,刚搬来汴京时,全家人都出去了,就留下元娘一个人在家里睡着。

结果元娘醒过来找不到人,又惶恐又害怕,看到她回家,扑进她怀里时,说话的声都带着颤音。即便几年过去,元娘早就不是那个十一二岁,头一回出村子,没见过世面的农女,但岑娘子仍旧把那事记在心上。

每想起一回,她就心疼一回。

在岑娘子心里,元娘永远是那个需要人陪着,否则就会害怕的女童。

一听岑娘子提起这个,元娘就红了脸,她叉腰故作生气,实则羞恼,边说边跺脚,绣鞋上的流苏可劲地晃,“我如今大了,才没那么胆小,阿娘莫提,莫提!”

说是生气吧,她对着阿娘又不自觉娇声,小女儿情态尽显。

可把岑娘子逗得心软,宠溺的给她擦擦汗,“好好好,阿娘不提了,我们元娘胆子最大,成了吧?”

元娘满意点头,骄矜道:“这还差不多。”

岑娘子无奈摇头,脸上挂着慈爱纵容的笑,去屋里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放了祭品与香的竹篮子,边往外走,边叮嘱,“若要出去,记得锁好门,在家里可别谁敲门都开,要听听声。若是想吃什么,手里头钱不够,娘屋里的衣箱上头还放了点铜钱,自己去拿……”

元娘从开始的乖乖点头,到木然的快快点头,“知道了,知道了,阿娘你放心出去吧,再说了,还有万贯陪着我呢。”

在元娘的强烈要求下,以及瞥见于娘子已经过来等自己了,岑娘子可算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

岑娘子这样的性子,对孩子极尽宠溺,所幸上头有个严厉的王婆婆镇着,否则还真怕会养出纨绔任性的孩子。

上一篇: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下一篇: 逃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