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做的事情,似乎总能做到。
这一点,两人十分相似。
景华琰继续道:“当时我没有来麒麟巷,就在城中闲逛,一条条街看过去,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小巷人家,一个都不错过。”
“我从白日一直走到了黑夜。”
姜云冉好奇:“陛下觉得宫外有趣,还是宫内舒适?”
这个问题,景华琰竟没能立即回答。
他思忖片刻,才道:“都有。”
“这是两个一起随着刻香燃烧的世界。”
景华琰说着,自顾自笑了一下:“那一次,让朕的心绪平复下来,开始放下所有的彷徨,认真开始跟着父皇处理朝政。”
“时隔一月,朕再度出宫。”
“那一次,朕来到了麒麟巷。”
姜云冉问:“当时的麒麟巷也是这般热闹吗?”
景华琰笑了:“热闹的。”
“不过当时樊楼还没有如今规模,只有前面的主楼,而且因为当家厨师忽然重病,徒弟们学艺不精,以致生意逐渐衰落。”
樊楼屹立玉京四百年,历经了几十位东家,改换了无数次门庭和菜系,可无论谁成为新东家,都不改樊楼之名。
时间风雨,岁月如梭,樊楼的名声传扬至整个大楚,总有人愿意不远万里,来观一观这人间仙境。
名声显赫,所以更无人愿意更名。
樊楼这两个字,就是招牌。
“我当时就被樊楼的奢华和繁忙所震惊,即便当时樊楼生意已经大不如前,依旧让人趋之若鹜。”
“回宫之后,我日思夜想,总觉得若樊楼就此淹没,实在可惜。”
姜云冉道:“所以陛下就成为樊楼的新东家?”
景华琰摇了摇头。
“不,我当时去问了太后。”
还是仁慧太后,虽然景华琰嘴里说母子感情寡淡,但姜云冉听来,他对仁慧太后还是多了几分信任的。
或许,在他艰难孤寂的童年时光中,仁慧太后也曾给他关怀和照料。
甚至还有庇护。
“我同太后说自己在宫外的见闻,感谢太后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景华琰道,“当时太后认真听完,就问我,是否真的舍不得樊楼,也是否还有额外的精力。”
姜云冉听得很认真。
景华琰如今回忆起来,也觉得当年的事情虽然困难重重,却也有温馨时刻。
“我自然是肯定答案,然后太后就建议我,去盘下樊楼,当成自己的产业来经营。”
景华琰之所以会成为樊楼的新东家,居然是因为仁慧太后的建议。
这一点,姜云冉实在没想到。
她若有所思:“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一家普通食肆,也不是人人都能经营得当,太后娘娘的这个建议,确实妙极。”
当年的景华琰恰好年青彷徨,于政事有些束手束脚,他上有皇帝,不能真的主持政事,即便细心学习,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倒是樊楼恰好可以让他拿来练手。
靠着经营樊楼,慢慢平复心情,也学习如何平稳过渡,起死回生。
如今看来,景华琰真是天纵奇才。
不仅皇帝当得好,老板也同样做得妙。
看樊楼如今的规模,比之以前哪一代都要鼎盛,不得不感叹景华琰的确精力旺盛。
景华琰说到这里,就看姜云冉在身边眨眼睛,不由笑了一下:“怎么?觉得很惊讶?”
姜云冉自然是很会吹捧他的。
“不,臣妾只是感叹,陛下真乃人中龙凤,天资卓绝,普天之下真是无人能及。”
景华琰愣了一下,随即便大笑出声。
他心情极好,低下头,就在她脸上响亮亲了一口。
“爱妃,你真可爱。”
姜云冉:“……”
怎么突然就这么高兴了?
景华琰揽着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的怀里,意气风发。
“以后出宫游玩,爱妃可随意在樊楼用膳,这天字一号房,永远为爱妃留着。”
“可好?”
姜云冉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但她还是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那臣妾就提前谢主隆恩了。”
————
麒麟巷纵横交错,说是巷,其实四周的市坊都要囊括其中。
这一片,几乎占了古玉京的十之有一。
商铺、仓储、货运、客栈皆汇聚于此,商贾们白日在此营生,夜里回后厢安置,麒麟巷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在。
市坊之间的街巷四通八达,每一条临街铺面都是商铺。
若真要好好逛一逛麒麟巷,没有一两日是逛不完的。
今日出宫时间紧迫,自然不可能把麒麟巷都逛一遍,因此等用完午膳,又略歇了片刻,一行人便离开樊楼,继续在麒麟巷逛起来。
又从一家金银铺出来,姜云冉看着景华琰大手一挥,土财主的架势,不由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