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268)

作者:鹊上心头 阅读记录

她伸手要抢,却被男人按在了身侧,一动都不能动。

“无妨,我不嫌弃你。”

姜云冉的脸倏然有些红。

景华琰慢条斯理吃着,另一只手慢慢上移,在她唇上点了一下。

“夫人,出门在外,可不能乱叫。”

姜云冉眨了一下眼睛,一下被转移了思绪,片刻后,她脸颊绯红,难得有些不知所措。

“那我唤您……老爷?”

景华琰微微叹了口气。

他把焦圈吃完,取了帕子仔细擦手。

“怎么不叫夫君?”景华琰无奈道,“我还挺期待的。”

姜云冉脸上更红。

她把袋子收拾好,一边取了茶壶给两人倒茶。

马车里晃荡不停,姜云冉不敢倒满,只倒了小半杯。

“哪家夫人也不能在外面张口闭口叫夫君,”姜云冉嗔怪道,“怪羞人的。”

景华琰垂下眉眼,端起茶盏润了润口。

他说:“那回家就能叫了?”

姜云冉终于明白,他在逗她玩。

于是她果断问:“还有多久到麒麟巷?”

景华琰瞥了她一眼,淡淡笑道:“快了,大约还有一刻。”

“如此看来,老爷对京中很是熟悉。”

景华琰点点头,他把车帘挂起,跟姜云冉一起看外面风景。

“十五岁时,家里事情稳定,我才得以出宫,从那以后,隔三差五都会出来一趟。”

景华琰十五岁被封为太子,当时朝中大臣对他很是支持,他的太子之位还算稳固。

他是皇后嫡长子,生来便是常人所不能及,从小到大优秀聪慧,沉稳持重,无论立嫡立长还是立贤,都唯有他一人。

无论当时先帝是什么心思,其他的宗亲朝臣又是什么心思,只要景华琰还活着,就没有其他人机会。

而景华琰,也的确活到了登基日。

可他这样的天潢贵胄,在成为太子的前十五载岁月里,也只能困在长信宫一方囹圄。

姜云冉有些好奇:“老爷,当时就连年节祭祀,您都未曾出宫吗?”

这问题有些僭越。

但不知为何,姜云冉就是想知道这一段过去。

景华琰收拾好茶壶茶盏,才笑着说:“未曾。”

“父亲虽久病,不过在天启十四年之前,都还未卧病在床,依旧能出入家宅,”景华琰道,“父亲在,儿子们便无用武之地,况且,当时我也不想外出。”

外出,就意味着风险。

虽同样年少失恃,但母亲过世时,姜云冉已经十一岁了,她已经算是少年,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可景华琰那时才四岁。

她无法想象,一个四岁的孩童,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长信宫中生存下来的。

她想起之前梁三泰说过,陛下年少时饿伤过胃,以至于现在只要错过饭时,就会胃疼。

或许,那时候他就连入口食物,都是小心谨慎的。

姜云冉对于景华琰只有敬佩。

他的确能常人所不能,才能屹立在万万人之上,成为九五至尊。

姜云冉忽然感叹:“老爷真的很厉害,让人十分敬仰。”

她这个感叹没头没尾,景华琰不知她究竟在想什么,只说:“不是我厉害,也不是我多聪明,只是因为我意志坚定,就要好好活下去。”

母亲让他好好活下去,他就努力做到了。

没有其他原因。

姜云冉却笑了一下。

她眉眼浅淡,今日的妆容温柔婉约,这样一笑,犹如芙蓉花开,让人觉得馨香扑鼻。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多少人想要好好活下去,最后都不能做到,所以老爷才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就像她母亲,像庭芳的家人,像那个战战兢兢的小宫女素雨。

谁会不想活着呢?

可没有办法了。

想到这里,姜云冉忽然呼了口气:“说这些做什么?出来玩,就要高兴才是。”

她旋即就凑到景华琰身边,跟他一起看外面的风景。

临近午时,街上人头攒动。

上工的百姓们下工归家,小食铺里炊烟袅袅,还有人在街上行色匆匆,显然奔波在生计之路上。

“还是玉京热闹,”姜云冉说,“溧阳就没那么多人。”

景华琰说:“因为这里有广阔天地,有数不清的机会,所以人们趋之若鹜,不约而同汇聚于此。”

玉京就是整个大楚的心脏,只要它强有力跳动着,大楚的新鲜血液就会汩汩流淌。

两个人东一句,西一句,感觉时光如水流失。

一晃神,马车便在麒麟巷前停下了。

梁三泰的嗓音响起:“老爷,到了。”

景华琰整了整衣衫,帮姜云冉系好斗篷,道:“外面冷,你把手炉带上。”

姜云冉颔首,等他下了马车,自己才跟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