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养首辅(238)+番外

作者:金流儿 阅读记录

难不成是那三位后续算账来了?

毕竟这回最早被收拾的那波都是和他们兄弟三人有过矛盾争执的。

不过三日,事实就确定他们猜测不对。

早先和那兄弟三个有争执的,有的被放了,有的押解,并不是都从严处置。

所以应当是猜错了。

“我觉得他们是猜对了。”听着外面的消息,苏棠道。

李清田道:“奴也以为是,那个刘二早有把柄在郎君手上,只是郎君为何突然对城西动手?”

“既从证据着手麻烦,不如另辟蹊径。”苏棠道。

若是真的什么都没查出来,那些人早就被放了,现在显然是已有所获。

前几日卢大山都留在府内了,这几日卢大山影儿都不见。

干什么去了?

做正事去了。

不出三日,也就是刚过了正月十五,朝中的数位官员接连被抓,更有的满门抄没。

京都的百姓也眼看着一车一车的东西从某某府邸拉出。

所犯罪责不必说,百姓们就高兴。

平民百姓最喜欢看的就是贪官被收拾了。

虽说这年的正月十五因为先皇过世简简单单,可新皇能一举铲除了这么多的蛀虫硕鼠还是会觉得今年的日子大概会过的更好一些。

哪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苏棠也喜欢看。

因为那边闹起来,还真就没人再盯着她这边了。

系统没有再反应,她出入风云楼也平安了。

苏棠也从陆静渊的口中知道了帮了忙的三兄弟。

刘二,王志,元文亮。

因为李清田的吓唬,三人在平安镇外的小寺庙中结拜,又因为陆静渊的恼火,原本想待在平安镇等自家的元兄王兄在外闯出名头再去投奔的刘二不得不往京都避难。

可终究没能避成。

苏棠刚进京就看到了刘二。

只是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刘二已经在为陆静渊做事。

且不止是刘二和他的两个兄弟。

当初在平安镇苏棠见过,这会儿已经没了印象的某个有钱人家子弟的管家也在给陆静渊做事。

因为在那位富贵人家眼中毫不起眼的管家相助之下,某些个证据陆静渊拿到手的简直不要太容易,于是在雍州时黄文昭被收拾了之后,江阴黄家也落入了陆静渊毂中。

再有陆静渊这一手的出其不意,从下而上……

收获满满。

在先皇下葬,新皇登基后的大朝会上,竟没有官员再弄出丁点儿的乱子。

起兵,不敢。

有镇国公府在。

文奏,也不敢。

说不准就会被三司的人连家底都给抄了。

要不然,就算了?

……

新帝悦,封大理寺寺丞陆静渊为大理寺少卿,原大理寺少卿为刑部侍郎。

大理寺少卿官居四品。

历来进士,哪怕是状元也要熬练上数年才能升至五品,只因四五品之间就是天壤之别。

寻常进士若无拿的出的政绩怕是一辈子都升不到四品,可这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从独占鳌头到官居四品,竟是连一年都不到。

圣心何堪偏颇到如此地步!

众官员纷纷上奏。

大乾立朝以来从未有过。

此例一开,日后朝堂不稳。

何堪以圣心偏颇为官之升例分,陛下始登极,当遵循祖例。

尽数谏言皆在公心。

新帝一概不理会。

见状,有些人不再上折子,有些人再接再厉,无论如何也要要朝廷知道自己的一片殷殷报国之公心。

终于皇帝开口:“你们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怎么去世的?要朕再说一遍?”

“臣不知。”有臣子梗着脖子大喝。

其他的臣子则是连忙拉住这位,你一言我一语的让他不要再说了,就这样吧~

毕竟这位连中三元的大理寺少卿自入职大理寺后也是为朝廷办理了不少大案要案,年纪轻轻的又是只剩下孤身一人,先帝和陛下对他偏心一些也是情理之中。

多少都点了“大案要案”的字眼。

这就已经查了不知道多少家的底细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逼得皇帝再查下去,这一朝臣大概会是大乾朝中换的最快的一朝。

最终那些臣子也只能闭上嘴。

“……他们也是一心为了朝廷的忠臣。”苏棠感慨。

“忠臣是,但是不是为了朝廷就未必。”陆静渊道。

“为何?”苏棠问。

陆静渊道:“方先生说若是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或许是真的会为朝廷不惜己身,可若已有了家业有了子嗣亲朋难免不会有所牵扯,尤其是到了一品大员之位的官阁老,哪个不是七窍玲珑心?或为名或为利,总归不会是为天下大公。”

苏棠脑中闪过几张她那个年代曾经熟悉的面孔,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