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当初和贝贝两个人是给这个商场设定了非常诡异的绝对不会有客人来的运营机制啊?
就是那个要求所有来商场购物的顾客都必须要先交385块钱会员费才能来买东西的那个赶客规矩!
苟大头至今还记得当时贝贝对这条规则的解读:“别的商场都是进了门想买什么买什么,进来买东西的成本是零, 随意进出,我们这地方你要买东西,不论买贵的便宜的都得先付三百多的会员费!
这相当于原本我进来买个洗面奶只要五十块钱, 现在一下子成本就涨到了四百块钱!就问你换成是你你还进来买吗?”
当时的苟大头连连摇头。
以至于如今接到不知道哪里来的亲戚的走后门电话的他更是连连摇头——
我说弟弟, 你现在入职的这家公司真的靠谱吗?
哥哥我搞了这么一家专门赶客的商场, 这特么到时候开业了都不会有人进去的, 你们品牌居然还想着入驻?我怎么觉得你们这个品牌的管理层脑子有点不太好使呢?
弟弟说哥哥哎,你别就看你们定的这个385块钱的入会费呀,你也看看你们定的那个商场品牌准入门槛呀!
苟大头回忆了一下, 没回忆起来, 最后还是他贴心的弟弟在电话的那头给他一一列举:
“不要入驻费!”
“不要租金!”
“头一年不用交物业费!”
“分成比例是别的商场的一半!”
这些是什么?
这些是在为他们品牌降低入驻成本啊!降低了成本,换而言之不就是扩大的利润了吗?
按照这种入驻要求,对于一家品牌商来讲, 这不就相当于是第一年可以零成本到这家商场试水嘛?
他们相当于只需要出个运费(把产品从厂里运过来)、再出个员工工资(再当地请销售人员),再再出个装修费(商场内部装修甚至只需要摆几个柜台,放几个架子), 就可以直接开业了啊!
当初秦贝定下这些条件的本意是为了降低自己运营这个商场的收益, 但她和苟大头都万万没想到, 正是因为他们降低了品牌入驻的成本, 堪称是零成本的条件,直接吸引了很多本身有意向想要进驻这座城市的品牌——
要知道如今市场的大环境已经不是前几年了, 现在不是只有房地产业的发展不够理想,各行各业在这个大环境下生存都比前几年要艰难,很多曾经骄傲的只愿意在一线城市驻扎的品牌, 如今也开始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了,而苟大头和秦贝两人选择的这座J市作为三线小城市之一,当然也是他们考虑进驻的城市。
现在在他们打算进驻的时候,突然间得知这里即将有一个可以零成本入驻的地方!
换成你是商家你心动不心动?
苟大头:“……”你说的也对,但是……
“但是这有必要还特地让你打个电话给我走后门嘛?”他的意思是,他这个弟弟所在的品牌也是个大品牌哎!
大品牌哎!
有那么缺钱嘛?缺到一听到有个商场不要进驻费不要租金免一年物业费就兴冲冲跑过来了?
弟弟叹了口气。
他虽然是个弟弟但显然在这件事情上,苟大头才是那个弟弟。
弟弟说当然不是。
“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筛选入驻品牌的那个条件——”
“那个必须要是品牌足够好、产品足够好的商家才能入驻的那个条件!”
但凡是给自家产品取了名字的商家,对于维护自家品牌的口碑这件事,那都是相当执着并且愿意花大笔投入的。
他们必须要承认,当一开始得知有个商场号称自己不要租金,就是要找可靠的品牌入驻的时候,他们是嗤之以鼻的。
笑死,这说到底就是个噱头而已,就跟某些爱豆的人设一样,立给那些不知情的消费者看的,实际上圈内人都知道,不要租金不过是想要请名气大一些的品牌,免一年物业费很可能也只是因为这个商场刚起步还吸引不到人流,降低商家前期的投资风险而已,实际上某些品牌该入驻的还是会入驻,和那个筛选条件一点关系都没有——
别的不说,我就问你哪家商场没有星巴克?
别的商场都有,难道你们这个双黄丸商场不邀请人家入驻?
那星巴克如果真的入驻了,难道你能说星巴克的产品就是有口皆碑、所有咖啡店品牌里做得最好的嘛?
再有某些化妆品品牌,某些高档手表品牌,某些卖黄金的金器店……
这些各大商场的必备店铺,你双黄丸商场难道真的打算一家都不邀请,还打算要一家一家货比货,非要按照对外宣传的这个条件去筛选入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