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因为卖了一笔版权费,本身预留给国外的宣传经费没有了用武之地,导致秦贝不得不想破脑袋为这多出来的宣传经费找一个去处。
想着想着,她就想到了《我的足球梦》那个时候,杂志部搞出来的校报周边。
校报周边那个时候确实是闹出了很大动静,具体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知道,当时直接让一个原本应该在国内无人问津的电影因为外国人高价收购报纸而被国内的观众发现,进而导致国内票房的拉高。
但看问题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还得要看过程,要追本溯源。
《我的足球梦》表面上是因为校报的出现才在国内国外二次火的,但实际上还是这部电影本身一开始在国外热映导致的,事实是,就算没有周边校报,国内观众也终会知道这部电影在国外的风靡,然后在国内掀起一波观影热潮。周边报纸的出现只是把这个时间点给提前了一丢丢而已。
但撇开周边报纸导致的最终结果,我们重新来审视这种“买电影票送周边”的宣传方式到底放在普通电影上能有多大的效果?
你要得到周边,那你必须得买电影票看电影;
你要买电影票看电影,前提是你得对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有好奇心;
你想对一部电影产生好奇心,那就得先是这部电影本身打出来的宣传的故事让你能好奇——
但是一个四个老太太作为侦探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破案故事,肯定不在这个范围内!
这不就是一个死循环嘛?
你都不喜欢这部电影,怎么可能为了电影的周边而买电影票呢?
而只要你不买电影票,我这个宣传经费不就相当于花了但全白花了嘛?
这么一想,秦贝顿时觉得其实之前《我的足球梦》那种买电影票送周边的宣传方案本身其实没什么问题,是一个既花钱又做不到宣传的非常优秀的宣传方法呢!
对此,当初一手策划了《我的足球梦》宣传方案的苟大头疯狂点赞。
他表示对啊,没错啊,我当初这个把宣传经费全用在制作周边这个决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这部电影太过优秀、在国外太出名!才导致的最后电影大爆的!和我这个报纸有什么关系?你要是硬算下来,我们后面还整了个注册会员送报纸的活动,其实四舍五入单纯就周边报纸这一项,我们是亏了的呀!
一瞬间给了秦贝信心,于是她对这最后多下来的宣传经费的指示就给到了影视部和杂志部两个部门——
“多做各种周边送到电影院,发放给买电影票的观众。”
这句话被原封不动、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改的传达给了《失踪的她》电影主创团队和杂志部仍然还在分管纸媒这一块的小编们。
一群人看到这条消息立刻向办公室约了个会议室,两拨人坐下来讨论起了这句话里面蕴藏着的深意——
如果这句话是苟董说的,那他们这群人大概就是假装自己脑子不存在,闭着眼睛闷头做了。因为他们知道可能连苟董本人都说不清自己干什么要这么做,这只是来自财神爷的指引,让他下意识做出了这么个决定!
但这句话是贝总说的。
那这里面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到底要怎么干了。
一群人开始动脑筋分析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从表面上看,贝总的意思应该就是让我们做一点电影的周边,就跟之前那个校园报纸一样,如果有观众买票,就让影院这边入场的时候送一份周边。”杂志部主编路灯率先开口,他是经历过上次制作电影周边的,对周边这种产物有点话语权。
“但是这不应该啊……我是说,这不应该是贝总的宣传策略啊……你们看,贝总之前的宣传策略都是要大开大合,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是针对一群人的,什么买电视台的广告位啦,买商场的广告位啦之类的,怎么这次提出这么一个……渺小的计划?”作为一个对人设有所研究的导演,殷导在此时发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位导演深刻认为,贝总的这个提议有点破人设了啊,这提议不应该就单纯只是做做周边然后发给买了电影票来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吧?这样真的能达到宣传的效果吗?
要知道她们这部电影可不像是《我的足球梦》,也不像是世界上其他会发售电影周边的那些个电影,人家敢做周边是因为有大量的观众基础的,都是在此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或者这个系列电影的,这样你对外宣布说自己这里做了周边,人家观众才会捧场!
可她们这部《失踪的她》是第一部 电影啊!
虽然她们有想过如果这部电影不错,就整个第二部 第三部搞成一个老太太侦探□□列的,但那也是以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