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对村子里居民的一些看法,她觉得非常触动,尤其是这些村民会在看到她有困难的时候帮把手上面。
“我是在城里住的,搬进新的小区也有两年了,但说实话,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住我对门那个邻居姓什么叫什么,甚至不记得他们一家人长什么样子。”
“但是这里给我的感觉特别不同,虽然才一天时间,我却好像,能记住好几个称呼比较特别的村民的长相和名字……我一直在拒绝和别人接触,拒绝和其他人展开联系……但实际上,这种相互链接的感情是很舒服的,很快乐的。”
“我希望未来,哪怕这档节目结束了,我也可以和更多的人产生像这样的联系。”
节目组很认同地点点头。
原版的《偶然的社长》其实在主题里就有一个是呼吁越来越陷入城市化进程的人们加强与周边人的连结,不要当一个孤立的人。
佩佩这段话,基本是对主题的概括和提升。
不一定适合放在第一期节目,但放到后期是没问题的。
而适合放在第一期的访谈内容他们也找到了,就来自于石大少爷。
因为石大少爷对于今天晚上被家长找上门这件事情的感触是这样的——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明明我每次出去和人家吃饭玩耍都是我请客,但我姐却一直嘲笑我,说我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了。”
“原来朋友……靠买单和送礼物,是交不到的。”
他说起自己在听到老阿婆说不要认为他们很穷,以及怕因为他们让这家店亏本的这段话。
“真正的朋友,应该不是就一味只等着我送钱,我请客,我买单的,他们应该会像阿婆他们那样,也会担心我的付出会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危害……他们会希望在和我的交往过程中,哪怕我们可能经济实力不一样,却能够在每一次的接触中被平等地对待。”
他反思着自己多年来的为人处事。
“但是我还是会忍不住想要给我的朋友们优待,哪怕我会亏本。”
为了践行自己的这句话,第二天一早,石大少爷从货架上捞出了两盒肉松,两盒花生米,打开摊在自己的鸡蛋饼摊位上。
等到六个小朋友来店里认领自己的早餐的时候,石大少爷开始做起了他新的鸡蛋饼。
摊一个奇形怪状的饼(这次终于没有破皮);
然后往饼上打两个鸡蛋!
再加里脊!
再加肉松!
再加生菜!
再加榨菜!
再加花生米!
撒上葱花!
涂上甜面酱!
最后再鼓鼓囊囊地非常吃力的颤颤巍巍的把这个感觉好像要破皮、但又没有破的鸡蛋饼送到了他的新朋友的手里。
第151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一天
这边, 《偶然的店长》在偏僻的小山村、在秦贝和苟大头的计划下录制着。
那边,影视部《相亲这件小事3》的剧本终于是被白露霜编剧给磨出来了——为了这回这个剧本,我们白编剧真的是历经艰辛……
你是不知道每天参加一次相亲联谊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那真的是说出来老天爷都能被感动哭!
特别是当她在联谊会现场见到了自己曾经在写《相亲1》剧本时遇到的相亲对象的时候!那种四目相对的尴尬, 真的是……你只要是个I人你就能体会到!
总而言之,最后的结局就是,《相亲3》的故事设置, 就变成了一男一女两个万人迷在联谊场上相遇, 有一种互相嗅到了同类的气息, 在戳穿对方之后, 强强联合,开了家专门指导相亲男女如何在联谊会上脱颖而出的工作室,帮助各种性格的男女的故事。
嗯, 其实从故事来看, 有点像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叫《约会专家》。
只是故事从那部电视剧的下单男女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的联谊会;
主角对每个小故事里的主人公从通过耳机发出指令,变成了联谊会之前提前预演和预言。
但故事的宗旨还是不变的——就是把一些相亲的技巧融到故事里, 然后传授给有需要的青年男女们。
可能是因为编剧自己在联谊上面颇受冷遇,她写出来的本,主打一个让主角们一路爽爽爽。这种剧情, 不仅演员拿到剧本演起来的时候觉得爽, 导演看显示器的时候看着爽, 连现场来探班的演员的朋友们也看着爽, 纷纷表示就算没有酬劳,他们也想在某个单元剧里面客串一把过过瘾。
于是《相亲这件小事3》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始着拍摄。
在用一集半的剧情讲述了两个在相亲联谊会上混吃混喝的男女, 在相互戳穿了对方伪装的假象之后,被联谊会上一位非常有商业头脑的绝情绝爱、但被家里人逼着来相亲的大小姐(不要纠结为什么大小姐会来联谊,不重要!)相中, 直接投资了这二位,创立了一家专门帮助广大平平无奇的男女青年,在这种多人联谊会的场合如何脱颖而出、收获更多异性青睐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