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前一亮:“太感谢您了!”
挂掉电话,我立刻行动起来。
第二天,当省电视台的采访车停在店门口时,“穗穗香“已经焕然一新。
门窗擦得锃亮,所有员工穿着统一的白制服,戴着帽子和口罩,操作间玻璃擦得透明如无物,顾客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卫生状况。
记者是个三十出头的干练女性,姓陈。
她原本只是碍于周志国的面子来做做样子,但尝过我们的招牌菜后,眼睛顿时亮了:“这味道……太正宗了!姜老板,能让我们拍摄一下制作过程吗?”
“当然可以。”我微笑着系上围裙,“今天我要做的是我们的招牌菜——秘制酱肉包和辣条。”
摄像机前,我从和面、选肉开始,全程展示制作过程。
当镜头对准我调制独家香料配比时,我特意放慢动作,让观众看清每一种天然香料。
“我们的辣条只用优质面粉和天然香料,绝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我对着镜头说,“之所以这么红,是因为用了贵州特产的小米辣和自制的辣椒油。”
陈记者尝过刚出锅的辣条后,连连点头:“太好吃了!观众朋友们,我很少吃到这么地道的辣味,香辣过瘾却不上火,难怪学生们这么喜欢!”
采访持续了两个小时,临走时陈记者悄悄告诉我:“姜老板,这段报道会在明晚六点半的《百姓生活》栏目播出,至少五分钟的专题呢!”
送走记者,我长舒一口气。
对面“芳芳小吃“门口,林小芳脸色铁青地看着这一切,手里的抹布都快拧碎了。
第二天晚上,我们全家和所有员工挤在店里的小电视前,准时收看《百姓生活》。报道比想象的还要好。
不仅有详细的制作过程,记者还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包括周志国和他的朋友们,全都赞不绝口。
最后,镜头扫过明亮整洁的厨房和笑脸迎人的员工,主持人总结道:“'穗穗香'用良心做美食,用真心待顾客,这样的老味道,值得我们传承和推广。”
报道播出后的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一早,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不仅有本地人,还有专程从邻市赶来的食客。
我们准备的食材中午就卖光了,不得不提前打烊。
“穗穗,这样下去不行,地方太小了。”母亲一边数钱一边说,“今天收入都快八百了,可至少有一半顾客没买到东西就走了。”
我点点头:“妈,我想开分店。”
“分店?”父亲惊讶地抬头,“那得多少钱啊?”
“钱不是问题。”我算了算,“这段时间辣条生意加上堂食,我们已经攒了近三万。我想在城南中学附近开第一家分店,那边还没有像样的小吃店。”
说干就干。
第二天我就去城南考察店面,相中了一个五十多平的门面,月租一百二。
正当我和房东谈细节时,张三急匆匆跑来:“姜姐,不好了!芳姐在打听开连锁店的事,说要一口气开五家!”
我挑了挑眉:“她哪来这么多钱?”
“听说把金项链和金镯子都卖了,还准备卖掉彩票剩下的钱。”张三压低声音,“姜姐,我表弟的同学的哥哥在银行工作,说芳姐昨天去咨询贷款了……”
我沉思片刻,突然笑了:“让她去开。”
“啊?”张三一脸懵。
“张三,你知道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我拍拍他的肩,“不是资金,不是店面,是产品。林小芳连一家店都经营不好,开五家?死得更快而已。”
签完租房合同,我开始筹备分店事宜。
第一家分店我打算交给张三负责,这小子机灵肯干,又对我忠心耿耿,是个可造之材。
正当我培训张三如何管理店铺时,系统突然发声:【检测到反派林小芳正在接触外国食品公司代表,意图窃取宿主配方。建议宿主提前防范。】
我眯起眼睛,林小芳这是狗急跳墙了啊。也好,正愁没机会彻底解决她呢。
几天后,分店装修完毕,准备第二天开业。
晚上打烊后,我故意当着几个员工的面,把“秘制辣条配方“锁进柜台抽屉,还特意强调:“这可是咱们的镇店之宝,千万保管好!”
不出所料,半夜张三打来电话:“姜姐,刚看到芳姐鬼鬼祟祟地在咱们店附近转悠,要不要我带兄弟们去看看?”
“不用,你们回去睡觉,明天分店开业还有的忙呢。”我挂掉电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林小芳,鱼饵已经撒下,就等你上钩了。
我知道林小芳随时都在盯着我,我故意去城建局的公告栏前,我盯着那张新贴出的《旧城改造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