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妹(15)

作者:画今在 阅读记录

可她人虽逃出去了,却因年纪太小,路上被人牙子盯上,先是被卖到一家富户家里做丫鬟,后来有日府里来了一个年纪很大长相猥琐的官老爷,见她生得水灵,便同主家暗示了一番,主家为了讨好这位官老爷,当即便吩咐下人将她送去那官老爷府上。

送她过去的恰巧是平日里接触过的小厮,她装作乖顺,使得他们放松了警惕,半道上偷偷从马车后窗跳下逃了出去。

她惊险逃脱之后,却又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难题。大冷的天,她身上没有银钱,也没有住的地方,最后只能被迫住在破庙里做了乞儿,因怕容貌太过显眼,又将自己的小脸涂得黑黝黝的。

她那时常常忍饥挨饿,因年龄小,破庙里的其他乞儿便会欺负她,一日秦姨娘恰巧路过,见几个大孩子正围着抢她手上的吃食,一时心生怜惜,便将她带回了家。

那是一个很貌美且善良的女人,她将她带回家中,把她洗得干干净净,给她梳头,为她缝制新衣,教她读书识字,收她做义女,使她不再颠沛流离。

自阿娘死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暖了。

秦姨娘的女儿,那位真正的魏家二小姐,名唤忆如,她同秦姨娘一样,对她释放了无限善意,她们年龄相仿,日日一同玩耍,无话不谈,情同姐妹。

只可惜二人并未相处太久,她便去世了。

那时她们三人在钱塘的一个小镇里生活,因秦姨娘长相貌美,隔壁的木匠总是有意无意同她献殷勤,秦姨娘虽明里暗里都拒绝了,那木匠的妻子却还是心生不满,认为是秦姨娘勾引了她夫君。

某次,那妇人恰巧碰见忆如独自一人在湖边玩耍,便将对秦姨娘的嫉妒怨恨都发泄到她身上,竟从背后将人推到了水里!

时近深秋,湖水寒冷刺骨,忆如不通水性,在水里扑腾了许久,渐渐沉入水中,幸而那时她刚从山上采野果下来瞧见,及时下水将她拖上岸,这才险险救回了一条命!

只是忆如是早产儿,生来就有弱症,加之那次落水伤了身体,没过两个月,她就因在冬日里感染了一场风寒挨不过去走了。

秦姨娘将她葬在屋后那片竹林里,后来许是怕触景伤情,又或是怕被魏老爷找到,没几月便带着她辗转去了江州。

她们在江州生活了大半年,自忆如去世后,秦姨娘就变得有些郁郁寡欢,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有次两人正说着话,秦姨娘突然毫无征兆的晕倒在地,她慌忙去请郎中来,郎中把完脉后开了药方,临走前又说秦姨娘这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

她仿佛预知到了什么,日常努力去逗秦姨娘开心,可秦姨娘只是看着她微笑,轻轻将她抱在怀里。

秦姨娘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那段时日,秦姨娘躺在病床上,已经完全起不来了,她端着药碗细心给她喂药,可是怎么也喂不进去!

那时秦姨娘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听见她在哭,虚弱的睁开眼,轻轻抚摸她的头,含泪道:“宛宛……对不起……以后的路只能靠你自己一个人走了……”

她将秦姨娘安葬的那天,魏老爷寻了过来,她起先不知道他是谁,便问他:“你是谁?找我阿娘做什么?”

魏老爷正沉浸在秦姨娘去世的悲痛中,募然听见她唤秦姨娘阿娘,便愣住了。

最后,他抱住她,说自己是她生父,要带她回长安,好好照顾她。

她顿时愣在原地,任他抱着自己失声痛哭,默认自己就是他的女儿,甚至于之后随他来到长安,进了将军府。

她太害怕了,害怕再过从前那样颠沛流离,被当货物一样贩卖的日子,更怕同阿娘一样悲惨死去。

……

思绪回笼,身后的脚步声渐渐走远,她颤着黑睫,在暗夜中缓缓睁开了双眼……

***

翌日清晨,一大家子聚在寿春堂陪老夫人用早膳,众人在堂屋正中依长幼围坐,默声用着饭。

魏如嫣咬了一口羊肉酥饼,眼睛却滴溜溜转了一圈,状似不经意问道:“二姐姐呢?她怎的没来?”

一旁布菜的丫鬟答道:“回三姑娘的话,二姑娘一早派了人过来,说是昨日外出时吹了冷风,一时受凉有些不舒服,不好将病气带过来,今日便不过来了。”

魏持盈汤匙捣弄着碗,冷哼一声:“就她娇气!”

魏夫人也有些不悦,“出趟门还能生出病来,怕不是水做的。”又趁机向老太太道:“母亲,我看以后再有什么宴席还是别让二丫头去了,万一又生个这病那痛的,到头来还得怨我这个嫡母的不是。”

魏老夫人皱眉:“行了,谁没个病痛的时候,一家子骨肉至亲,在人家生病时说这些做什么,没得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