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慕容昶与其母妃淑贵妃内外接应,率三万私兵造反逼宫,欲逼迫圣上签下禅位书。好在危急之际,四皇子慕容谨与魏璋及时带领亲兵攻入皇宫救驾,经过一场激烈厮杀后,最终扭转局势,成功解救皇帝,平息叛军。
十一月,圣上正式册封四皇子慕容谨为皇太子,并恢复魏璋的柱国大将军之职。
次年四月,圣上病重去世,四皇子慕容谨即位,改年号为天圣,大赦天下。
天圣二年,于先帝时期就在民间兴起的红莲教不断发展壮大,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年三月,红莲教首李山瞳、护法蒋全、罗魁等人煽动五万名教徒在鄂州聚众焚烧府衙,斩杀官员,攻打地方豪强,公开反抗朝廷起义造反。新帝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急令柱国大将军魏璋率兵前去镇压平叛。
天圣三年三月,经过数次激战,魏璋终击溃叛军,活捉了蒋全、罗魁等好几个主要首领,教首李山瞳见情况不妙,当即率领余下三千教徒躲入深山老林,一路辗转至豫州,与豫州的红莲教支派汇合起来。
新帝担忧李山瞳到了豫州后会继续暗中传教壮大队伍,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故而下令命魏璋势必要捉拿教匪首领李山瞳,并将其残部一网打尽,彻底平定教乱为止。
同年四月,魏璋率领一部分兵力转至豫州地界,并下命令让豫州各级官员大规模搜捕李山瞳和剩余红莲教徒。
此时,距离青宛坠崖之日算起,已经整整五年过去了。
第52章
暮春时节,春雨淅淅沥沥,绵绵密密。
豫州临阳县县衙后堂内,气氛凝重得近乎压抑。县令庞荣海身穿七品官服,正毕恭毕敬地站在堂中,而上首太师椅上坐着的那位,正是那赫赫有名的柱国大将军——魏璋。
“庞大人,你可知本将军为何突然到访临阳县?”
魏璋眼神凌厉,声音低沉浑厚,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让人不由心生忐忑。
庞县令忙不迭拱手,微微弓着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下官不知,还请将军明示。”
魏璋目光如炬地看着他,肃冷道:“本将前几日得到消息,红莲教教首李山瞳已经逃至这临阳县中,庞大人身为县令,竟浑然不知?”
庞县令浑身一震,额上顿时沁出细密的汗珠,身体也几乎要弯成虾米状:“下官失职,望将军责罚……”
魏璋剑眉皱起,将手中的茶盏往桌案上重重一放:“一个月前,本将就已从鄂州传达命令,命豫州各级官员全力搜捕李山瞳等一众逆贼,一有消息,即刻派人告知本将,你却丝毫不当回事,这一月来非但未叫衙役搜查,眼下连李山瞳逃至眼皮子底下都不知晓,试问该当何罪!”
魏璋率兵辗转至豫州后,近来一直在豫州各郡县搜捕叛军,他虽零零散散抓到一些教徒,却一直没有寻到李山瞳的踪迹。直至几日前,墨锋探查到李山瞳疑似扮作小商贩混进了临阳县地界,他当即带领人马火速赶来临阳县,却发现庞荣海全然未将搜捕红莲教匪之事放在心上,如何能不怒!
庞县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重重磕在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将军恕罪!将军恕罪!求大将军给下官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他伏在地上,后背冷汗连连,“下官即刻便动员县衙所有人员挨家挨户搜查教匪,一有李山瞳消息,下官定当立即告知将军。”
魏璋转了转手上的玉扳指,冷声道:“起来吧,叛乱未平,本将军暂且先不治你的罪。你且去把本县的地形图先呈上来与我。”
庞县令顿时如蒙大赦,连声称是,旋即匆匆退下,赶忙去往书房拿地形图去了。
魏璋拿到地形图,又同庞县令交代好具体的搜捕事项,方从县衙里出来
。
濛濛春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魏璋翻身上马,墨锋等人跟随,一行人策马奔行,直往城郊的营驻地而去。
雨天街上行人稀少,百姓们都待在家里,只偶有一二撑伞者匆匆走过。
魏璋打马从街上过,马蹄踏在潮湿的石板路上,溅起一路水花,奔至道路拐弯处时,路边忽有一抹青色身影自眼角掠过。
行路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她撑着油纸伞,背着药箱,走路微跛,脸则被描着芰荷的伞面全部遮挡住,看不清楚面容。
魏璋只当是一个路人,微微侧目,瞥了一眼,便收回目光,专注看着前方。
青宛午后去给刨花巷的尤娘子看病,回来路上天空忽飘起了毛毛细雨,不过好在她带了雨伞。
她和付熙和搬来临阳县已经三四年了,初时她跟着付熙和一起投奔他的姑母付惠莲,半年后两人靠着做绣活和行医积攒了一些银钱,便托牙人赁了一处房屋居住,又过了两年,二人日子渐渐好转,便合力开了一家医馆,一起为求医之人看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