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441)

作者:渝跃鸢飞 阅读记录

对于瑞士这样的山地农业国家,机械化,绝对是克服劳动力短缺的关键手段。

可以大大的提高竞争力。

莎柏琳娜女士名下的丘陵土地,就种植有小麦、大麦两种粮食作物,前者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是瑞士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麦同样是常见的粮食作物,除了食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酿造啤酒。

莎柏琳娜名下就有酒厂,除了啤酒,还有同样种植于丘陵山地的水果葡萄,用于酿造葡萄酒。

前方的汇报还在继续,“我们做了简单的评估,使用了全丘陵农机之后,单个农场主可以兼顾的范围扩大三倍,劳动效率提升10倍以上,同时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20%……”

在座的人都屏气凝神,听得十分认真。

她们都是对商业敏感度极高的人,越是知道“产量提升”和“成本下降”双重作用下,尤其在大体量下,对收益的间接提升会有多恐怖。

最最重要的是。

不仅仅是眼下挣一笔快钱,而是抓住这个机遇,让她们公司一跃而上,成为瑞士这行业的知名大企业。

至于怎么操作,听着汇报的众人,每个人心里都冒出千般万种想法。

不仅是莎柏琳娜一家企业。

这份方案并没有做任何保密处理,而是直接开诚布公地向世界公开了全部内容。

无他,想要用这份方案,必须购买中国这款丘陵拖拉机。

世界相关行业、相关土地的合法持有者,相关公司……全都被这个消息狠狠牵扯了一下心神。

科技发展,真的拥有颠覆整个行业的力量!

谁跟不上,重重跌落。

谁抓住机遇,迎风而上。

世界经济历史中,无数起起伏伏、早已给出了答案。

***

订单、订单、订单……

数不清的订单从全世界各地涌来。

外贸部部长胡开记等人开了五六次小型会议,又拉了一批广交会的人马,忙得脚不沾地。

但越忙,却越是心情大好。

还是科技领先的钱挣得舒心,那些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口创汇的项目,依靠农产品、农副产品、这些从土地和汗水中流淌出来的东西,总是得不到太多的重视,也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被挑剔,被压价,稍谈不拢采购意向就会变化很大。

再多的谈判技巧,都是处于弱势的。

没多久,又有一批拖拉机要出海了。

这次有些许不同,走的是水路,相当大的一批规模!

码头。

林巧枝站在码头边,看着一台台拖拉机被运送到码头。

红旗厂许多人都在。

这是迄今为止,红旗厂对外出口的最大一批货。

码头非常热闹,上下货物川流不息。

周围许多人听说这艘巨大货轮,是红旗厂出口创汇的拖拉机,都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嘿,洋人也要买我们的拖拉机了!”

“今儿真是瞧到西洋景了。”

“这么大一艘货轮,得装多少台拖拉机啊,我记得丘陵拖拉机不大是吧?”

人群中不乏码头的搬运工人,或者曾经在江城码头最为繁盛的时期做过码头装卸工人的老一辈。

他们在“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中,激烈地讨论这一艘货轮到底能装运多少台拖拉机,又能挣多少外汇。

林巧枝听着这一切,不免感慨:“真热闹啊。”

温东鸣也是满脸笑意,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这算什么?现在是陆路交通和城市发展起来了,水运也没有从前繁盛了,再早些年,汉口开埠,江城的港口码头可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想当年,这个港口还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咱江城有‘东方茶港’的美名。”温东鸣说起这些,不免有些骄傲,“当时一条茶道贯通亚欧,那才是最辉煌的时候,说起来,不比丝绸之路差。”

可惜了,现在水运逐渐没落了。

再看不到当年的繁盛了。

但是温东鸣却也不觉得太遗憾。

眼前的货轮,载着东方的工业品远销海外,何尝不是另一种辉煌的起点?

一台台拖拉机,沿着金属舷梯登船,钢板被碾压出颤动的碰撞声。

随着拖拉机不断装运上货轮。

甲板层叠高高耸立,宛如钢铁山脉。

人站在岸边,感觉自己渺小得好像一只蚂蚁,仰头才能看清这艘货轮的的模样。

当最后一道钢闸轰然闭锁,货轮汽笛猛然撕裂空气:“呜———!”

“呜呜——~~”

汽笛长鸣。

林巧枝注视着巨轮上飘扬的国旗,目送着载着这一批拖拉机的货轮破开江水,拖着白色的浪花向远处驶去。

“拍照了,拍照啦!”

红旗厂的工人们笑着排排站好,精神满面,背后是滚滚的长江,还有巍峨的货轮。